第213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44 字 1個月前

第2136章

朱由崧沒有管新兵招募中產生的貓膩----朱由崧認為現在一切為明年擋住清軍進攻讓步----但東林黨人卻似乎發現了機會,於是左都御史劉宗周、右都御史吳甡領銜,就義勇招募中的亂象向他們一直看不慣的阮大鉞開炮了。

然而,在東林黨人集體發難的前一天,奉朱由崧之命,內書房掌印兼提督內行廠的錢祿秘密拜會了馬士英,向馬士英通報了東林黨人將集火阮大鉞的消息;馬士英隨即緊急與阮大鉞、劉孔昭等人會商,並連夜對參與倒賣義勇入選名額的人員進行了清理和轉移。

1644年十月初一的朝會上,劉宗周、吳甡等東林黨御史果然對阮大鉞發起彈劾,已經基本收拾了手尾的阮大鉞毫不示弱,公然表示絕無此事,一切純屬東林黨方面捏造,乃是東林黨黨同伐異的又一表現。

馬士英表面中立,然後以持重的名義要求朱由崧派人仔細清查,於是朱由崧便派吏部郎中李遲、御史孫道祥、錦衣衛北鎮撫司某人及內行廠某人一起參與調查;但參與調查的4人中,有3人是秘密站在一起的,因此,經過十天的調查后,在孫道祥不同意的情況下,得出了都察院風聞有誤的結論。

雖然朱由崧並沒有因此怪罪風聞言事的都察院,但劉宗周自覺自愿的提出了辭呈,朱由崧挽留了兩次,劉宗周堅持辭職,朱由崧便御准了。

劉宗周致仕后,朱由崧便任命吳甡繼任左都御史,以原崇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出掌兵部----張縉彥原在北京投降了順軍,但後來潛逃回了河南老家,並糾集地方士紳反對順軍統治,因此適用半年內逃歸者可赦免的條款,但其能被任命為兵部尚書,主要是朱由崧設立某種樣板的考量,以及有把柄可拿捏的張縉彥必然成為事事聽命的帝黨的計算----並以原崇禎朝兵部尚書丁魁楚出任右都御史、調阮大鉞為工部尚書、原工部尚書王應熊專任大學士。

見到阮大鉞不但沒有受罰,而且還升了尚書,黃道周、姜曰廣、黃配玄等朝中東林黨大臣便一氣之下,也向朱由崧主動請辭了。

對於姜曰廣、黃道周、黃配玄的辭呈,朱由崧一方面照批不誤,另一方面又以大理巡撫左光先、應天府尹孫嘉績等東林黨黨人繼任之----之所以朱由崧會繼任讓大量東林黨人留在朝中,一方面是為了削弱東林黨對地方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東林黨人繼續制衡馬士英、阮大鉞、劉孔昭等人的聯盟。

對於朱由崧異論相攪、平衡朝局的手段,高弘圖、王鐸都看明白了,所以,兩人的態度相繼發生了轉變,其中高弘圖與王應熊一樣轉向中立,而王鐸則逐步背離了東林黨的小團體,向朱由崧靠攏,由此東林黨在內閣中的力量也受到了削弱。

於是,為了確保東林黨在內閣中有一定的話語權,朱由崧便於當年十月末,任命吳甡為東閣大學士,其左都御史的遺缺有丁魁楚繼任,右都御史則由剛剛召回南京的河南總督田仰擔任----田仰與劉孔昭的關係密切,因此他被任命為左都御史可以視作朱由崧對馬士英一派的補償,也是可以視作在都察院內進一步摻沙子,削弱東林黨聲音的手段。

但吳甡出任東閣大學士后,朝中東閣大學士的數量就太多了,所以,朱由崧便晉馬士英和高弘圖為武英殿大學士,王鐸為文淵閣大學士,並免去王鐸禮部尚書的兼職,由原吏部左侍郎錢謙益接任······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