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0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00 字 1個月前

第2150章

隔了幾天後,朱由崧再次召集九卿科道,詢問了對妖僧大悲的審訊情況。

馬士英首先出列奏報道:“臣等仔細審過了,判定妖僧乃是騙子,計議定他斬立決。”

1644年十二月,忽然有個和尚來到南京,自稱是明朝親王,從兵亂中逃出做了和尚;朱由崧一早就知道此人在滿口胡言,但鑒於當時社會動蕩,的確有許多宗室星散,所以為了平息輿論,他派官員審訊了這個和尚的來歷。

這個叫大悲的和尚起初信口開河說崇禎時封他為齊王,他沒有接受,又改封吳王。

一番盤問下來,參與審訊的官員一早就斷定了這個大悲和尚不是正經的明朝宗室,否則就不會連常識都不懂----上一個被封齊王的是光宗朱常洛第三子朱由楫,朱由楫在7歲時就夭折了,後來被追封為齊王,謚號“思”,以明朝的慣例,崇禎是不可能把自己哥哥的爵位封給其他人的;至於吳王爵位,明朝至今就封過一代,那就是懿文太子朱標第三子、建文帝的弟弟朱允熥,雖然這個爵位也不是不能再次冊封出去,但封王那麼大的事情,難道不要詔告天下的?南京官員會不知道嘛?

既然審定了大悲和尚是假宗室,那麼就要審一審他怎麼就敢假冒宗王的,是有什麼企圖呢?還是背後有人主使?

結果不查還好,嚴刑拷打下,自稱是徽州人、在蘇州出家的大悲和尚便說了一番震驚審訊官的話,“潞王恩施百姓,人人服之,該與他作正位”;既然牽扯到了帝位,誰也不敢隱瞞便報給了朱由崧知曉。

徽州人,蘇州出家,這幾個字聯繫起來,大悲和尚背後的人已經躍然紙上了,但既然要“克段於鄢”,朱由崧自然不會刻意深究大悲和尚背後是誰,所以,便簡單的將人交給九卿科道會審后,籍此給大悲身後的人某些錯誤的信號。

馬士英等九卿及會審科道,也是知道其中水深,所以便決定快刀斬亂麻的了解大悲案。

“斬立決?”朱由崧考慮了一下,同意道。“那就按卿等的決議辦吧······”

馬士英等人退下后,朱由崧喚來了司禮監隨堂太監兼提督東廠的趙山:“大悲案,東廠和錦衣衛都參與了,情況你都知曉,現在立刻安排諸報把相關審訊結果、審訊中涉及的要點都刊發傳播出去,務必讓各地都知曉大悲就是一個騙子。”

在趙山應承之前,朱由崧又補充道:“關於大悲身後的人物,諸報也要點一點,朕雖然為了國家安定,不欲大興詔獄,但也不能讓他們過於肆無忌憚了,得讓他們有所收斂!”

朱由崧這麼做是逼着東林黨收斂嗎?不,他是給東林黨一個他會秋後算賬的信號,逼着東林黨狗急跳牆呢!

趙山退下沒一會,錢祿申請見駕,朱由崧讓他進來,然後問道:“出什麼事了嗎?”

錢祿湊到朱由崧耳邊言道:“太子準備好了。”

太子?朱慈焈可不是什麼太子,目前大明能稱得上太子的只有毅宗皇帝的太子朱慈烺而已,但朱慈烺目前失陷在北京,消息全無,是不可能無聲無息的就飛到南京來的,因此錢祿所謂的太子,是假太子,是朱由崧為了另一時空中曾經出現過的“假太子”所準備的。

朱由崧問道:“準備了幾個?”

錢祿回復道:“準備了三個,一個送到了淮安、一個安排在杭州,還有一個備用。”

“人可靠嘛?”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