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5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73 字 1個月前

第2155章

在趙之龍將朱由崧密旨交給孫傳庭的同一時刻,朱由崧越過兵部,秘密向江北四鎮下達了警戒命令,其中高傑、尚可喜、劉肇基三部,朱由崧要求他們做好堅守徐州、宿州、壽州、廬州的準備----鳳陽、睢州、歸德、亳州、潁州、光州、六安等地都是可以放棄的----而已經進駐蘄、黃的黃得功部則需要針對左良玉部做好戰鬥準備。

為了促使江北四鎮提高警惕,朱由崧還從內帑中向四鎮及江西總督張國維所部、鄭鴻逵部秘密撥付一百萬兩金花銀的戰爭準備費----黃得功部三十五萬兩、高傑部二十萬兩、尚可喜部十七萬兩、劉肇基部十三萬兩、張國維部五萬兩、鄭鴻逵部十萬兩。

收到錢的各部果然重視起來,一切都在緊鑼密鼓的準備當中。

弘光元年二月二十五日,東廠偵知原北京鴻臚寺少卿高夢箕準備將其在南逃路上,遇到的、自稱“太子”的少年交給朝廷審定;於是,在朱由崧的指示下,內廠按照計劃,首先安排一名自稱是“朱慈烺”的男子在淮安出場。

毫不知情的淮安知府鹿大臣及江淮巡撫曠昭、江淮巡按趙一為第一時間將這名“太子”的情況上報了南京,結果出現了同一天,冒出兩個“朱慈烺”的滑稽事情來,搞得輿論大嘩。

此時,東廠控制的小報開始作妖了,其中有些小報稱兩人中必有一假,有些小報則說兩人都假,還有的則故意站東林黨一邊,說什麼“先帝三子,有二人倖存,也非不可能”,於是在輿論沸沸揚揚之際,朱由崧命令將出現在淮安和金華的這兩名“朱慈烺”都送來南京。

然而在上述兩人還沒有抵達南京的時候,內廠控制的第二名“太子”又在杭州冒頭了,這下“太子案”算是徹底成為了一場舉國矚目的鬧劇,因此,朱由崧便一併勒令將杭州“太子”也送來南京審核。

弘光元年三月初三,三名太子先後送到了南京城內,隨即朱由崧命令侯、伯、九卿、翰林、科道與大學士會審,並破天荒的允許南京城內六十多家小報派員庭審----此事讓禮部尚書錢謙益聞到了一絲不詳的氣息,第一時間表示了反對,但朱由崧以小報派人到場聽審有助於平息街頭巷角的流言蜚語為由,堅持己見,錢謙益等力諫不成,最終審判和聽審還是按朱由崧的意思進行了。

審定開始后,在三名“太子”未來之前,先由曾經擔任過東宮師傅的大學士王鐸、東宮講官的大理寺卿劉正宗、應天府尹李景廉講述太子相貌,三人“皆言太子眉長於目”,然而等三名“太子”到場,會審和聽審眾人立刻發現,三名“太子”的面貌與王鐸三人描述的都不一致,這下立刻使得在場人對三名“太子”的身份都存了懷疑。

隨後,馬士英問三名“太子”彼此是否認識,三人表示自己並不認識其他人,由此排除了三人同為毅宗子嗣的可能。

接着九卿分別詢問三位“太子”北京紫禁城內的景緻及某些秘聞,三人居然說的頭頭是道,彷彿跟真的一般無二,於是,得到現場傳來消息的朱由崧便“命舊東宮伴讀太監丘執中往認”;然而三位“太子”見到丘執中,誰也不認識他,這下聽審眾人便愈發懷疑三人的真實身份了。

接下來,從北京逃來南京的文武及內監開始仔細詢問三人對北京人事及紫禁城內事務的了解程度,結果細問下來,立刻發現漏洞百出,而且彼此矛盾,於是,會審結果一致認定,以上三人並非是毅宗子嗣,而是奸人偽裝的騙子······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