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7章
對於左夢庚的疑問,左良玉笑了笑,解釋道:“黃蠻子的水師多活動於長江北岸沿線,一般是不會跑到南岸去的,而鄭鴻逵這邊才多少人船呢?”
左良玉說的不錯,鄭家分家好,主力要麼南下瓊州,要麼留在福建看家,真正跟鄭鴻逵北上的只有不足3000人和30條船,雖然後來在朱由崧的安排下,鄭鴻逵配屬了巡江水師太平營和江陰營,但加起來一共只有6000人和大小船隻一百三十艘余,遠比不得黃蜚部的20000人及400餘艘戰艦那麼可怕,左部水師還是能以少勝多的。
左夢庚眨了眨眼:“那父帥是下定決心清君側了?”
左良玉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更何況,我們不動,今上也是不會放過我們的,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孤注一擲的博上一鋪······”
弘光元年三月二十日,左良玉對外公開表示不信“假太子案”的審定結果,認為其中必有一個是真太子,於是他上疏聲稱:“願束身赴闕,代太子受罪!”
對於左良玉的上疏,已經做好準備的朱由崧親自批複“不報”,然後命人將三名“假太子”押上了開往濟州及苦兀島的海船。
得到三名“假太子”已經被發配海外的消息,被朱由崧罷免的前御史黃澍替左良玉草擬了一篇檄文,然後左良玉便堂而皇之的宣布率部東進“清君側”了。
接到左良玉清君側的消息,朱由崧立刻召開了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進行會商,期間,兵部右侍郎呂大器指出,由於長江阻隔,黃得功部五萬兵馬很難調往江南參與九江防務,而且一旦黃得功部南調,左良玉部很容易改道江北,對安慶、廬州、和州等地造成威脅;可但要靠張國維手下不到2萬人的江西衛所兵及另外鄭鴻逵的5000水軍要想擋住左良玉部幾十萬大軍是不可能的,應該立刻抽調更多南京兵馬馳援九江。
呂大器的用意自然是進一步削弱南京防務,讓左良玉能在野戰中消滅南京有生力量,為接下來奪取南京創造有利條件。
不過,呂大器所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所以,朱由崧便同意調動已經初步編練成功的騰驤四衛營、府軍五衛營及金吾四衛營正軍師趕赴九江參戰,僅留下訓練進度最慢的羽林三衛營、金吾四衛營輔軍師及各營攻城炮團拱衛南京。
但30000多京營出京作戰,交給誰指揮呢?
朱由崧誰也不放心,所以,他做出決定,御駕親征,且留陳王朱慈焈於南京監國。
對於朱由崧的決定,滿朝文武大臣都是不同意的,但朱由崧發表了一篇“太祖基業非坐享而來,乃一刀一槍廝殺出來”的殺氣騰騰的宣言后,諸臣雖然不同意,但還是妥協了,於是,朱由崧便組建了西征御營,以兵部右侍郎呂大器、左光先工部左侍郎、戶部右侍郎何騰蛟等人為隨營參議,於當年三月二十五日,誓師西征。
三營新軍登船前,為了減緩左部東進的速度,朱由崧派遣與左良玉相熟的前江西總督、現吏部左侍郎袁繼咸前去勸說左良玉罷兵,率部返回武昌,但左良玉此時自覺無法回頭,便扣留了袁繼咸,並唆使袁繼咸與其一起行事,但袁繼咸明確予以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