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8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09 字 1個月前

第2178章

“大捷,馬汊河大捷!”弘光元年四月初六申初(15:00)時分,一名信使從龍江關碼頭下船,然後手挑露布、一路高呼着大捷的字句,向南京皇城快馬加鞭而去。“羽林營重創來襲清虜,殺滿清兵部尚書愛新覺羅·韓岱以下宗室三人、大將十七,斃俘一萬五千······”

正當內外城的百姓聞訊后,開始燃放爆竹進行慶賀時,武英殿朝會上卻引發了軒然大波。

沒錯,京營出戰兵力才18000多人,居然一舉擊敗“10萬”清軍,斃俘萬五之敵,怎麼聽都是誇大其實了,所以,鑒於明清交戰中明軍九敗一勝,且勝利還是靠守城所得的過往,明廷內部有大量官員認為,朱慈焈這是在諱敗為勝、謊報戰功,欺騙朝廷。

當然,這些官員也敢私下裡指責監國皇子,並不敢公然說朱慈焈的壞話,所以他們把矛頭指向了羽林營坐營監槍太監楊朋及羽林營總兵張德茂、羽林營副總兵程肖瑀、金吾營副總兵李振海等軍中將領;為此幾個怒不可遏的御史還直接對楊朋等人進行了彈劾,並極力主張要麼立刻調黃得功部回援南京、要麼立刻請求朱由崧率京營返回南京,至於左良玉要“清君側”,那也是南明內部問題,或可以通過協商來解決。

文官們之所以不相信朱慈焈的通報,主要是此番羽林營等部出兵江北太過急切,隨軍沒有攜帶監軍文臣,因此文官們不能分潤戰功,自然是要雞蛋裡挑骨頭、有事沒事鬧上一鬧的。

不過,馬士英等內閣大學士卻是知道戰果可能是真的,因為指揮這一仗根本不是朱慈焈,而是朱由崧本人,並且朱由崧在事先已經做了最壞的安排,要是出事了,他大可以帶着朱慈焈一逃了之,是沒有必要用假消息糊弄眾臣的。

所以幾個內閣大學士私下商量了一番,便進宮求見鄒太后和黃皇后,以確定帝室沒有逃跑,進而印證戰報的真實性,結果自然求仁得仁,於是,馬士英便頂着壓力,以明廷的名義正式對外宣布了馬汊河大捷的消息。

雖然高弘圖、王鐸、吳甡等三位大學士都給了東林黨方面足夠的暗示,但東林黨人還是大造謠言,說什麼馬士英協助陳王做假,“意在擁立陳王為元子、毀棄今上當初承諾”,並因此進一步叫罵“壞國家大事者,馬士英也”。

自覺勝券在握的馬士英便在武英殿召集滿朝文武為自己的行為做了解釋,並發動同黨回擊東林黨人的造謠行動,併當眾揭露稱“前方尚在奮戰,某些人卻在後方拆台,實際用意不問可知,其心實在可誅”。

見馬士英公然揭露自己的陰謀,東林黨人不幹了,便群起反擊,因此雙方在朝堂上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形勢一度看起來要失控。

高弘圖等三位大學士見不得東林黨人作死的行為,不得不出面調停。

高弘圖三人出面后,朝堂上的氣氛才略見緩和,但東林黨人依舊認為,朱慈焈可能在江北吃了虧,所以,現在要做的一個是請鄒太后出來垂簾聽政,另一個是立刻調動江南現有明軍緊急入衛南京。

馬士英敏銳的意識到,東林黨人調動江南衛所兵入援南京背後可能存在的計算,立刻表示了反對,而且馬士英不但反對調動江南衛所兵入援,還以朱由崧尚在為由,反對鄒太后垂簾;因此,在這兩個問題是,東林黨與“閹黨”之間再次爆發了爭執。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