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5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62 字 1個月前

第2235章

由於擔心全軍撤退到武昌府城周邊后,東西兩路明軍也能隨之會師,如此便會出現8萬順軍對付6~7萬明軍的新局面,順軍的兵力優勢就會大大虛弱,因此在會商期間,劉宗敏強調必須給朱由崧統帥的京營以重大打擊,迫使京營放棄西進,退回興國陽新,如此,才給武昌府城方面北運軍屬爭取時間和相對安全的環境。

劉宗敏說的當然是有道理,鑒於軍情緊急,來不及請示舉水前線的李自成,所以,最終由牛金星拍板做出決定,以劉芳亮和劉希堯兩人率2萬兵馬在塗水北岸虛設旗幟營帳,以牽制西線的孫傳庭部,牛金星等率五千兵馬守備武昌,並掩護順軍家屬日夜搶渡過江,而劉宗敏、劉汝魁則率近5萬兵馬前出至武昌府武昌縣南境,迎擊京營主力。

當年六月一日,明順兩軍在三山湖以東、葛山以西的平原地帶遭遇,順軍隨後在葛山南緣丘陵地帶依山紮下營盤,而明軍則以五卦山為主營,以旅為單位,建成了若干連營。

既然雙方營盤都已經建築完畢,雙方便從六月二日開始,展開了一系列的前鋒戰,參戰者主要是京營輔助騎兵、京營騎馬夜不收隊和順軍馬隊、順軍探馬,結果雙方各有損失,不過總體來說,第一次遇到手槍騎兵的順軍與之前左軍前鋒的情況類似,全部被打得不知方向,但順軍也通過伏擊等方式擊潰、殺死了一些京營輔助騎兵和京營騎兵夜不收,並從這些京營將士的屍體上找到了一些線膛長短銃。

如果說清廷尚且能根據多鐸殘部的繳獲,仿製一批前裝線膛槍的話,那麼順軍這邊就對這些武器無能為力了----是的,別說仿製了,一開始連用都不會,在劉宗敏面前演示時,連槍彈前後都裝倒了,結果引起了炸膛,直接幹掉了一名順軍都尉;雖然,稍後的再次演示中,順軍終於學會了怎麼裝填,也發現了線膛槍射程遠、米涅彈準頭高的特點,但區區幾隻落入順軍手中的線膛槍根本不足以改變什麼;更何況,順軍還把明軍的專用發射葯與自身擁有的普通黑火藥給搞混了,這就更加無法發揮前裝線膛槍的威力了。

經過數天的前哨戰,明順雙方都搞清楚了,對方其實沒有後援的事實,因此決戰這天就不可避免的來臨了。

由於劉宗敏擔心京營普遍裝備了前裝線膛槍,所以,在六月五日上午展開的決戰中,順軍制定了用騎兵做集團衝鋒的決定,於是,當日劉宗敏糾集5000騎兵,擺出來一個全力突擊的陣型。

而明軍京營這邊,由於投入兵力較芳湖之戰時減少了5400多肉搏兵,再加上三山湖以東戰場的平均寬度,還比芳湖戰場寬了2~2.5公里,所以,只能憑藉手中線膛槍的射程,以旅為單位,編組了12個不連貫的橫陣。

當開戰後,明軍京營注意到順軍是準備進行大規模的騎兵突擊后,這十二個旅級橫陣迅速轉變為了12個空心方陣,京營炮兵也迅速移動炮兵陣地,其中24門1寸半炮以2門一組快速移動到了各空心方陣中躲避,其餘8門2寸炮則十萬火急的退回了由8個重甲隊、3個正軍師護軍隊及輜重兵、朱由崧身邊侍衛隊留守的明軍幾處營地之中······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