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4章
“陛下駕到,諸臣工跪迎。”弘光元年六月二十日,乙酉恩科殿試在大內文華殿舉行。“跪!”
“免禮平身。”朱由崧坐定后,掃了掃全場,吩咐道。“新進士們怕是等急了,今天朕就不耽誤時間了,眼下大明形勢略有好轉,但兵事、財支仍十分窘迫,諸卿就論一論,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吧。”
聽完朱由崧口說的考試內容,新進士們一個個埋頭書寫起來,是的,新進士們不說百分百,至少百分之九十已經都押中了題,所以一個個都下筆如有神。
朱由崧起身在文華殿內走了一圈,看了看新進士們寫的最初幾行字,然後向主考官馬士英等人點了點頭,便悄然而去了。
一個白天又一個晚上過去了,評定好名次的策論都放在了朱由崧的面前。
朱由崧讓司禮監幾個秉筆交叉審稿:“言之空洞的全挑出來放到最後,你們覺得可行的,或者有些稚嫩,且能打磨的放在前列。”
幾個秉筆太監又花了一個白天的時間,將他們看好的文章交給朱由崧。
此時,朱由崧先對照了司禮監與考官們選擇的差異,然後再拿去雙方之間有差別的文章看了一遍,然後又將雙方一致覺得寫得好的文章過了一遍,最後又看了一下考生們的籍貫及相應的身份介紹,這才參照雙方擬定的名次,勾選出了三鼎甲和前十名,至於其他的,反正殿試是不黜落考生的,便直接沿用了馬士英等人定下的名次。
最終弘光元年恩科狀元為長沙寧鄉人陶汝鼐、榜眼是葉向高曾孫、福建福清人葉進昱、探花郎是魏良輔的來孫、南昌新建人魏慶臣,其中魏慶臣是復社成員黎元寬的弟子,也是東林-復社集團的一員,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朱由崧雖然打壓東林-復社集團,但也沒有一杆子打死,給對方留有了一定的餘地。
殿試的名次出來后,朱由崧讓陳王朱慈焈主持了新進士的朝拜釋褐,自己卻把萬世叫了過去:“聽說北面的情況有些糟糕?”
“是,”萬世彙報道。“自打清虜提出留髮不留頭后,山東、畿南、山西、狹西等地百姓反抗非常激烈,各地義軍蜂起,但清軍在畿南布置大軍,又在山西、山東都有重兵,所以,清軍雖然疲於奔命,可各地義軍的損失也很大,不少義軍都被清虜殘酷鎮壓了。”
朱由崧想了想,說道:“朝廷現在也暫時無力北進,所以,西廠這邊要想辦法承擔起更重要的任務。”
朱由崧提示道:“山東海岸線漫長,西廠可以通過濟州水師的協助滲透入膠東津南,然後就地發動民眾,組織義軍,並且通過濟州水師的協助搞些走私。”
經過馬汊河、芳湖、武昌南、倒水等四次大戰後,京營這邊用不着的冷兵器可以說是堆積如山,完全可以將其用到山東戰場,用來給清軍添堵;至於在山東建立走私通道嘛,在戰亂不止的情況下,肯定也不會多大的收益,但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西廠的敵後經費支出,並且可以將山東人口轉移出去一部分,也算是給清廷來個釜底抽薪了。
“另外,在山東可以搞走私,在河南和狹西也可以搞搞走私,甚至在四川,也可以跟李逆余部做做生意。”相信即便西廠不搞走私,黃得功和孫傳庭部也會跟當面之敵互通有無的,因此,與其到時候被動的看到相關利益外流,倒不如現在就主動介入了,如此,不但能控制走私規模、獲取必要資金,還可以把探子通過商隊送到敵占區去,也算是一舉數得了。“相信,對面也是歡迎你們出現的,但記住,不要搞混了主次,也不要被錢迷昏了頭,要明確做這些的目的是為了規復天下,最終驅逐韃虜、消滅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