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8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333 字 1個月前

第2308章

看着面前似乎有些瘦骨嶙峋的將士,時任鄖陽巡撫的堵胤錫詢問道:“你們的軍糧能保證嗎?”

咦?堵胤錫不是南襄巡撫嗎?怎麼變成了鄖陽巡撫呢?

其實鄖陽巡撫就是南襄巡撫,轄區依舊是南陽、襄陽、汝寧、鄖陽等4個府及隸屬於陝西布政使司的興安直隸州,只不過巡撫治所再次從襄陽遷到了鄖陽而已,實際是換湯不換藥。

不過,堵胤錫之所以把巡撫治所從襄陽府城再次遷到鄖陽府城,一方面固然是因為鄖陽的重要性----鄖陽毗連川、陝、豫,為鎖鑰之地;境內又山多林密、人煙稀少,是歷朝官府的統治觸角難以企及之地,成為窮苦百姓逃避天災人禍避難之所;早在朱元璋建立明政權之前,元代就宣布鄖陽境內為封禁之地,明朝建立后因襲了元朝制度,一開始也將鄖陽封禁;但隨着明朝中葉出現的大規模流民潮,鄖陽地區一下子湧進了150萬流民,明政府兩次派兵清剿,然而流民剿而復現,所以為了控制鄖陽這個鎖鑰,感覺到光憑硬的一手不行的明政府才不得不設立了鄖陽府及鄖陽巡撫來統管該地區事務;到了崇禎末年,鄖陽更是成為了陝西流寇們進出陝西、湖廣、河南、四川的咽喉要道,以至於朱由崧對上述地區的控制也十分的關注,還特意給孫傳庭下了專門的指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與黃得功的衝突所致。

是的,黃得功現在是舒城侯、武提督,但在文官眼裡,他的地位應該是低於擁有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身份的一道巡撫的,所以,黃得功天然厭惡試圖越過自己掌控襄陽等地防務的堵胤錫,處處給堵胤錫下絆子,迫使堵胤錫不得不向朱由崧請旨,將巡撫治所由襄陽改回了鄖陽,以避免與黃得功的正面衝突----這其實與張國維將總督南襄、湖北、江西軍務衙門設在武昌府城是一樣的原因。

當然,輸了一陣后,堵胤錫也沒讓黃得功得意太久,這不,去年十月下旬,堵胤錫向南京兵部提出要設立撫標,專門負責鄖陽方向的堵防工作,這個建議得到了兵部的支持----堵胤錫也是東林-復社成員,不是沒有跟腳的----但戶部卻拿不出錢糧來單獨給堵胤錫組建新部隊,因此,經過權衡、折衝,兵部最終決定從黃得功部和孫傳庭部各劃出一萬人由堵胤錫指揮,進而形成了黃得功負責襄陽、南陽方向,孫傳庭負責荊州、夔州方向,堵胤錫負責鄖陽方向的新格局。

在這種新格局下,孫傳庭部的兵力被控制在了3.5萬人、堵胤錫2萬、黃得功4萬人,都屬於防守有餘、進攻乏力的狀態,因此以上方向小打小鬧可以,但要組織大規模進攻的話,還需要剛剛移駐到漢陽府境內的京營騰驤、虎賁兩師完成整擴編之後再說。

對於堵胤錫從自己手上拿走一萬人馬,自覺甩掉了針對鄖陽方向堵防任務的孫傳庭倒不特別在意,但黃得功就非常不滿,所以,黃得功便有意無意的阻撓後方對鄖陽方向的軍糧補給,讓鄖陽軍的糧秣保障時不時的出現問題。

“若是能節省一點的話,還是能堅持到供應接上的。”紫荊關守將、副總兵燕文賓如是說道。“好在眼下已經是春天了,山裡的野物也多了起來,實在不行,打野物也能解決一點口糧,而且我們還開了些地,種苞谷和金薯,所以,只要不徹底斷了供,總能維持的。”

堵胤錫十分惱怒的向身邊某人言道:“屠公公,您都聽到了,舒城侯太過分了。”

御馬監派到鄖陽軍中的左營監槍內臣屠信打哈哈道:“這也許不是舒城侯的本意,實在是冬天道路難行的結果,堵中丞、燕副鎮,不要生氣,情況會好起來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