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3章
清軍沖入縣學后,勇士營的守衛兵們絲毫沒有慌張,只是堅決的依託着明倫堂、夫子祭殿、教諭的公事房和卧房等縣學及文廟內建築進行堅決抵抗,於是你來我往之後,雙方的屍首枕集,進而導致整個縣學和文廟都像泡在血海中一樣。
然而戰鬥的雙方都已經殺紅了眼,所以,沒有人在乎修羅場一般的環境,只知道不停的廝殺,直到某一方被殺個乾淨為止······
1647年五月十九日上午,幾度攻擊報國寺、城隍廟未果的清軍,為了壓制魁星塔及報國寺塔上明軍火力點,在費盡氣力后,終於把三門紅衣火炮都拖入了嶧縣城內,其中一門用來攻擊報國寺,一門用來攻擊城隍廟,最後一門用來攻擊鐘鼓樓。
當日午末(13:00)時分,修建完發射清軍陣地的炮隊開始對着選定目的發炮射擊,但對鐘鼓樓實施炮擊的紅衣火炮在發射了第一發炮彈后便出現了炸膛----這倒不是清軍的火藥裝多了,而是連續多日的炮擊使得這門火炮內部出現了肉眼看不見的裂縫,所以,再次發射后,便造成了可怕的後果----結果,非但沒能摧毀鐘鼓樓,反而報銷了自己的炮組,和邊上等待衝鋒的十多名清軍官兵。
但清軍並沒有被意外所嚇倒,所以,攻擊城隍廟和報國寺的清軍火炮,在減少了裝葯后,依舊對着既定目的進行了轟擊。
雖然裝葯減少影響了紅衣火炮的射程和威力,但前者在城內巷戰時根本無所謂,而後者嘛也不是什麼問題,畢竟,減葯發射后,紅衣火炮的威力依舊能夠夷平,相對於城牆來說很是單薄的普通圍牆和所有的城內建築。
當然,對於清軍使用火炮攻擊報國寺、城隍廟等建築,歸真卿等人也是早有防備的,所以一早就在報國寺和城隍廟內挖掘了避炮用的壕溝,但問題是魁星塔、報國寺塔及報國寺和城隍廟內的其他建築是沒辦法移動的,所以在清軍緩慢但堅定的炮擊下,城隍廟和報國寺都變成了大型的瓦礫堆,而報國寺塔和魁星塔更是被炮火所點着了。
見到報國寺和城隍廟已經狼藉一批,兩個之前令人咬牙切齒的高大火力點也陷入了火海,自以為必勝的清軍便迫不及待的再次向兩地的守軍發起了進攻,然而,就在這最關鍵的時候,老天開始下雨了。
淅淅瀝瀝的雨水很快變成了瓢潑大雨,於是,雙方只能在雨水裡繼續戰鬥----明軍想趁機摧毀了清軍的火炮,而清軍也不願意放棄到手的勝利,因此,大雨並沒有雙方冷靜下來,戰鬥反而更加激烈了。
其實,雨中廝殺肯定有很多的問題,最關鍵就是視線不良,此外,雙方的火器、弓箭也基本失去了效用,只能用刀槍進行最殘酷的貼身肉搏。
由於清軍最精銳的滿八旗大爺們不肯冒雨進城參戰,由於清軍還有退路而對手卻是在困獸猶鬥、為自己爭命,因此,打着打着,清軍們就有些頂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