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7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91 字 1個月前

第2397章

不過清軍的後衛正是原來的前鋒,即圖佳率領的滿八旗兵馬,因此面對優勢數量的明軍,基本上是以一打四的滿八旗兵還是打出了自己的真實實力,並用幾乎全軍覆沒的代價拖住了勇士營的反擊力量,掩護剩下的清軍退出嶧縣縣城。

由於清軍是從四門退出嶧縣的,所以,一開始只有從北門退出的清軍看到了令人他們驚恐的一幕----一直數千人規模的騎兵,以勢不可擋的氣勢正在由慢及快的向自己撲來。

明軍怎麼會從北面殺出的呢?

這似乎有些奇怪了,要知道,按照馬光遠的判斷,明軍要出現,也是應該是從南面或東面攻來的,頂了天也就算從西面運河方向攻來,完全不應該是從北方出現的。

應該說,馬光遠的判斷大部分是準確的。

清軍面前這支高舉“皇明京營燕山師”旗號的明軍騎兵,的的確確是從宿遷過的黃河和運河,但接下來,燕山師沒有直接順着運河北上,而是先開往了郯城,再於郯城西北方向越過沂水、武河,進而北行至嶧縣正東六十裡外越過西嫁河,再沿沂蒙山西麓邊緣北上至棗莊一線,最後才從棗莊方向南下嶧縣的,因此這才出現了明軍騎兵從北面殺出,攻擊馬光遠部腹背的一幕。

燕山師的行軍路線實際繞了一個很大的圈子,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確定清軍在嶧縣外圍沒有針對明軍援兵布設下天羅地網----清軍既然要伏擊救援嶧縣的明軍,口子就不能張的太大,否則就會出現兩種狀況,一個狀況是明軍援兵在清軍伏兵抵達前吃掉了馬光遠部,然後來了一個金蟬脫殼;另一種狀況則是明軍援兵還沒有進清軍的包圍圈呢,就發現了清軍的布置,轉身逃跑了,讓距離過遠、無法及時封口的清軍最終徒勞無功。

並且,為了確保自己的行動出乎清軍的意外,燕山師還特意在蘭山一線多滯留了一天一夜,以觀察周邊清軍可能的動向。

幾經偵察之後,燕山師並沒有發現清軍伏兵的跡象,因此得出判斷,清軍要麼是沒有伏兵,要麼就是伏兵距離過遠了,既然如此,燕山師指揮層自然就不會客氣了,立刻採取了以快打慢的戰術,先繞路抵達棗莊,再從棗莊南下,打正在攻擊嶧縣的清軍一個措手不及。

不得不說,燕山師的行動確實達到了奇襲的作用,這不,匆忙從嶧山城中撤出的清軍馬光遠部根本就來不及整隊列陣,也來不及撤回己方大營固守,便將迎來了燕山師的狂暴衝擊。

或許是為了給己方步隊爭取時間,所以,馬光遠也豁出去了,這不,他帶着僅有的700多馬隊----馬部原來還剩下880騎,其中有140騎被派往東南、南、東等方向執行偵察任務,此時還沒有歸建,因此即便算上阿碩部蒙古騎兵,也不過740騎而已----迅速出營,然後迎着燕山師的第一波次衝擊隊伍反擊過去。

燕山師的衝擊部隊是以旅為單位,因為第一波次是一字排開的900名騎兵,就雙方兵力對比和戰場寬度來說,兩支騎兵隊伍的的確確能進行一場基本上勢均力敵的馬戰。

但問題是,燕山師這邊,在雙方騎兵正式衝撞前,按老規矩,掏出了要賠懷揣的短火銃,衝著清軍騎兵就是迎頭一擊----明軍騎兵裝備的要麼是6管前裝線膛燧發短火銃要麼是4管前裝燧發短火銃,都是能快速連發的那種,而明軍騎兵的習慣是,在接戰前至少射出2~3發子彈,因此取每人射擊2.5發的平均值,第一波次明軍至少射出了2200多發子彈----當即就打得清軍方面人仰馬翻!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