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0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98 字 1個月前

第2420章

是的,明軍在張村河北岸是有防禦工事帶的,而作為這個防禦工事帶西部的末梢,明軍在海灘邊是設置有烽燧的,只不過由於威海明軍兵力不足的緣故,目前在張村河口方向的兵馬只有1隊而已----威海明軍目前被改擴編為了濟州師右廂旅,暫時下屬3個團,但實際兵力僅有2700餘,其中兵力較為充足的第一團布置在楊庭河(羊亭河)方向,兵力相對充足的第二團負責望島河防線和里口山中的那些哨砦,基本只是架子的第三團負責守備威海衛核心陣地及張村河、小石島海灘、麻子港等二線陣地(沿海烽燧);考慮到第三團本身兵力不足、無力警戒比較漫長的海岸線,且姜瓖部始終沒辦法突破楊庭河和望島河防線、對張村河等二線陣地尚構不成威脅,所以,明軍便在張村河口方向只布置了1個隊42人----根本是擋不住數千清軍登陸部隊進攻的。

但無法抵禦清軍的進攻,該發的信號還是能發出去的,所以,在被登陸清軍驚動后,這些忠於職守的士兵----說起來也是笑話,若不是清軍動靜太大了,讓起夜的士兵隱隱約約聽到了動靜,這處烽燧的守衛者肯定還會繼續酣睡,搞不好就在睡夢中被清軍前哨給搞定了----一方面點燃烽火報警,一方面又以人力向小石島海灘、麻子港、威海衛、楊庭河及里口山方向送去警報,而剩下的士兵則據守在烽燧里做堅決的抵抗。

“不要過於糾纏。”征戰多年的那拉·麻吉哈對祖可英說道。“這個烽燧就留給後續部隊攻打,我去東面打威海衛,你率人去南面,與姜總兵部夾擊楊庭河方向的明軍。”

雖然同為梅勒章京,但一個是滿八旗的梅勒章京,一個是漢軍旗的梅勒章京,自然祖可英是要服從對方指揮的,於是,兩人便分道揚鑣,各自向“選定”的目標撲去。

說實在的,銃聲、喊殺聲在夜風乾擾下,消散的很快,根本是不能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的,且在黎明前最昏暗的時刻,各處的警戒士兵也大都昏昏欲睡當中,因此點燃的烽火也未必能引起後方的警戒,但熟悉道路情況的徒步塘馬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確保了靖海衛城核心陣地能在清軍奇襲面前早一步有了準備。

而小石島海灘、麻子港等地的警戒部隊並部分威海百姓也稍後由停泊在麻子港內過夜的濟州水師一隊淮戊船給安全送到了劉公島避難;負責望島河、里口山的守軍第二團反應雖然慢了點,但也在接到威海衛的命令,迅速放棄當面陣線,經由威海衛核心陣地的南面通道,撤回了威海衛城。

只有楊庭河方向的守軍第一團因為事發突然,所以未能及時撤退,最終除東翼個別哨隊外,其餘各部都被祖可英部給堵在了楊庭河北,未能及時撤入里口山中,不過,由於祖可英部在發動進攻時未能與姜瓖部採取協調----事實上,姜瓖是知道葉臣所部當晚可能發起夜襲的,但由於不確定葉臣部能否完成奇襲使命,又擔心部下中有人把消息透露給威海守軍,所以,沒有提前交代,只是等到楊庭河北喊殺聲大作后,才集結了部隊,這就給守軍第一團以必要的時間調整防線。

不錯,到天色放亮后,形勢已經很明確了,守軍濟州師右廂旅第一團大約880名官兵被清軍祖可英部和反應過來的姜瓖部合圍在了楊庭河防線的核心陣地處;濟州師右廂旅第三團第一哨第三隊36人被清軍登州船隊水兵包圍在了張村河烽燧;其餘1800餘名明軍及部分百姓或及時退回了威海衛,或被安全的轉移到了劉公島。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Tip:移動端、PC端使用同一網址,自動適應,極致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