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2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21 字 1個月前

第2432章

在這個醫療水平不高的時代,哪怕是帝王也沒辦法挽回自己及身邊人的生命,因此朱由崧感嘆再三后,下了一道詔書,追賜予這個夭折的小兒以朱慈炘的名字,並追封其為悼鐘王,安排司設監和工部在紫金山為其修建王陵。

當然,悼鐘王的王陵其實是朱由崧自己山陵的一部分,這座日後被稱為明乾陵的朱由崧在這一世的最後歸宿,早在弘光二年年中就完成勘址了,位置距離靈谷寺東北方向不遠,不過朱由崧一直在糾結,是不是要等收復北京后,再回昌平周邊尋找和建設皇陵。

再加上內庫的帑金有限,支出卻很浩大----目前內庫每年至少向戶部轉移支付200萬兩的帑金,以支應浩大的軍費開支及官員俸祿;同時內廷每年還要在紫禁城修繕、京營建設、宗室經費補貼方面支付近200萬兩;而內務府如今每年的凈收益不會超過150萬兩,所以,饒是朱由崧在北京淪陷前設法撈了一筆,但總體上也是杯水車薪----根本就沒多餘銀子為朱由崧修建萬年吉壌,因此乾陵定址后遲遲沒有動工。

不過現在既然為悼鐘王修建王陵,那麼相應的道路建設就能為乾陵工程一併使用,那麼等悼鐘王王陵建設完畢后,乾陵似乎也就能順理成章的,跟着開始建設了。

“銀子!銀子!”朱由崧頗為頭疼的念叨了幾句,扭頭繼續吩咐道。“另外,去把惠妃接到鳳陽來住幾天。”

是的,朱由崧是當今大明皇帝,御駕親征期間身邊也是有大量內侍宮婢伺候着的,更何況他並沒有率部深入戰區,而是把指揮部設在了鳳陽這座明代中都之中----明中都雖然屢遭戰火后損毀嚴重,但還是能找出幾間完整的宮室的----那麼一切情況其實就跟朱由崧身在南京紫禁城時差不多,無非是沒有那麼多官員每日進出而已(在中都指揮部里,最重要也是進出人員最多的部門是承擔總參謀部職責的大都督府,當然,內閣也是有隨扈大學士及相應的辦公班子陪在朱由崧身邊的)。

既然有了內侍、宮婢在身邊,又不準備齋戒茹素的朱由崧自然也隨身把妃嬪帶在了身邊,不過戰爭氣氛更濃一些的鳳陽城畢竟不是已經鶯歌燕舞的南京城,一多半心思在北面戰防上的朱由崧也不會將整個後宮都搬到鳳陽了。

這不,根據朱由崧的安排,除了之前身懷六甲、現在又正在撫育新生兒的皇后黃氏、賢妃仲氏以外,每個月只安排一名妃嬪從南京趕來隨扈,並按月進行輪換,儘可能的做到雨露均沾,而惠妃梁氏之前也是與皇后黃氏一樣,留守南京的,但現在,朱由崧覺得自己能給梁氏最好的撫慰,就是讓她在自己身邊待上一段時日······

第二天一早,朱由崧正在花園裡舞劍,萬世跑過來報告道:“皇爺,威海急報!”

朱由崧一邊舞劍,一邊吩咐道:“念吧!”

萬世便把清軍實施突然登陸的事情報告了一番,朱由崧一開始沒有多少什麼,等到一路劍法打完了,朱由崧才喝罵道:“威海的地形,註定了清軍很容易進行登陸,這本該是時時刻刻放在心頭的事情,居然還能被人打個措手不及,真是一個個都昏了頭。”

朱由崧放下劍,走到一邊把弓拿起來,然後在搭箭開弓之前,吩咐道:“且把相關奏報及濟州水師考慮的對策交給大都督府那邊,讓他們先議一議怎麼處置!”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