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8章
奈古山主峰雖然有124.5米,在一片平地上也是突兀,但本身並不具有懸崖峭壁,相反四面具都是緩坡,所以當初勇士營第一戰兵營在修建威海衛要塞外圍防禦工事的時候,對奈古山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
這些改造包括:第一,將山嶺上的大小樹木全部砍伐一空;第二,在必要的位置用炸藥將緩坡削為陡壁;第三,在某些不合適炸山的位置用水泥修出近乎直上直下的角度;第四,在另外一些方便上山的位置處遍插高度不算太高、但絕對礙腳的低矮----高度大約到人的小腿肚的位置----木刺樁陣;第五,在必要的位置設立哨樓、箭樓等據點,並布設滾木礌石。
因而,在對奈古山總體改造完成後,上山的道路就只剩下了從威海衛西門起始的那一條了,但真若從這條路上山的話,肯定是會遭到威海衛城西門方向的明軍炮火夾擊的,所以,接到葉臣命令的曾大田、湯傑、蔣昌平討論來、討論去,最終決定還是從另一時空古寨南路的方向,向奈古山實施仰攻。
之所以從這個方向進行仰攻,主要從南坡向上,可以同時攻擊奈古山的主峰、次峰及環翠樓,並且相對於改造后動輒65~70°的奈古山北坡和西坡來說,部分地段坡度僅為40~50°南坡算是相對比較緩和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坡度達到45~55°的東坡都要緩和一些。
主意已定,三部清軍便行動起來,其中曾大田率500名部下在奈古山東北坡虛張聲勢,湯傑率300名部下在南坡中段偏西的方向向上進攻奈古山次峰,至於蔣昌平則率領手下300士兵向南坡東段的環翠樓一線發現進攻。
為了克服被修削成近乎90°角的山坡底部,三路清軍還各自準備了飛梯之類的攀登工具,但等他們真正開始進攻時,這才發現,這座山的難打!
這不,由於仰角不夠,清軍的紅衣火炮根本沒辦法從位於山腳下的火炮發射陣地向對奈古山上的明軍哨樓、箭樓及環翠樓進行轟擊,但居高臨下的明軍濟州師右廂旅所部卻能輕而易舉的從奈古山上觀察到清軍的一舉一動,然後通過信號旗通知威海衛城內的守軍及進行內部協調,所以,曾、湯、蔣三部發動后沒多久----清軍先登的敢死隊員們才剛剛從垂直面爬到了勉強可以行走、攀爬的地段----實施機動防禦的守軍便已經到位了。
到位后的明軍並沒有馬上實施壓制,而是放任清軍向上行走了一段,直到努力傾斜身子的清軍行動艱難的進入了自己有效射程后,這才打出了手中的銃彈及射出了手中的弓箭。
在木刺樁陣的間隙中,以傾斜身體的方式才能保持平衡的清軍,在面對守軍的打擊時是很難躲閃的,也很難通過快速前進來規避後續更多的打擊,所以,清軍保全自身的最好方式是直接趴在地上,然後用手中的盾牌,小心的保護自己的要害----曾、湯、蔣三部的披甲率實在不高,因此敢死隊員們可以說人手一面盾牌,但部分盾牌是臨時趕工出來的,所以形制並不統一,什麼古怪形制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