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9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20 字 1個月前

第2499章

三戰過後,損兵折將高達萬人的土謝圖汗部的脊梁骨被徹底打斷,袞布便只能再次向阿濟格求和,阿濟格還是不許,袞布只能丟下大多數行動不便的部眾,只帶着小股親信逃到肯特山裡躲藏,於是,阿濟格攫奪“牧民六千戶、牛羊嘛駝二十萬”南歸。

一下子吞下6000戶2~30000名土謝圖汗部牧民----這個數字當然是誇張的----對於清廷來說,肯定的補過頭了,但要是把這些牧民中的一半乃至一半以上分給隨征的漠南蒙古各部,清廷又擔心漠南蒙古各部會因此壯大,並有本錢跟清廷叫板,所以,直到此時,阿濟格才放出了願意接受袞布求和的風聲。

袞布也是梟雄,在從阿濟格釋放的土謝圖汗部被俘台吉的口中得知清廷現在願意招撫他了,便光桿的帶着幾名親衛來到阿濟格軍前叩拜求赦。

賺足了眼球的阿濟格也彬彬有禮的出營迎接,兩人一番感天動地的誓言后,土謝圖汗部算是徹底恭順的投靠了清廷,但饒是如此,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最終阿濟格只歸還了袞布3700餘戶15000餘名牧民,牛羊馬駝也僅僅歸還了半數,其餘自然由清軍和出兵的漠南蒙古各部分而消化了······

車臣汗部跑的要比土謝圖汗部快了不少----車臣汗部實際是兵分兩路轉移的,其中一路沿克魯倫河東進,而另一路則是沿呼馬樂勘河-敖嫩河向達乎爾山以東及石勒喀河上游轉移----因此,多鐸一直追到珠爾呼珠山(喬巴山)附近,才追上了車臣汗碩壘的隊伍。

見到,多鐸來勢洶洶,原本就只剩下三分之一兵力的碩壘自知不敵,便再次向多鐸請降,多鐸便在收取了1000戶車臣汗部牧民家庭及4萬多頭牛羊、5000餘匹馬駝后,接收了碩壘的投降,並隨後逼迫車臣部返回了克魯倫河上游,而碩壘本人則被多鐸帶往土拉河流域參見阿濟格······

外喀爾喀三部中札薩克圖汗部跑的最快,所以滿達海追的最遠,而且還遭到了札薩克圖汗素巴第率兵頑強抵抗,結果雙方互有輸贏,滿達海一時沒辦法搞定札薩克圖汗部,而此時,滿達海部的補給也出現不足,所以,滿達海最終只能無功而返,退回了漠北中部草原。

不過素巴第知道,總體上來說,喀爾喀蒙古各部加起來的力量,也是打不過清軍和漠南蒙古的聯合的,所以,在迫退了滿達海軍后,乖巧的派人再次向阿濟格求和。

考慮到,懾服喀爾喀三部的目的已經基本達成了,且損失慘重的喀爾喀三部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沒辦法威脅漠南,所以,阿濟格與多鐸商量后,接受了素巴第的請降,由是,完成了對喀爾喀人征討的清-漠南聯軍便在當年五月末凱旋,差不多六月初,回到了張家口······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