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2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385 字 1個月前

第2502章

長江方面目前設置了操江和巡江兩個水師,其中操江水師又分黃蜚統帥的夷陵水師和鄭鴻逵統帥的鎮江水師,不過受到湖廣、四川兩省已無戰事的影響,前者已經削減為6個營80條船,總兵力3600人船,後者只有3個營40條船,總兵力2100人船。

至於巡江水師則分為荊州、岳州、漢口、富池口、湖口、安慶、太平、儀征、江陰、狼山、吳淞和太湖等12營,每營按15條船500人計,總兵力是6000人船。

珠江方面目前設置有巡江水師,共有新會、橫琴、夾洲、梟洲、長洲、馬口、博羅、金沙圍、雲浮、梧州、桂平等11個營,每個營的兵力從400到800人不等、擁有船隻10~30隻,全水師總兵力是6600人船。

黃河方面,目前設置了巡河水師,下設有清河、梁家寨、趙皮寨、孫家渡、孟津渡等五個營,每營20艘船800官兵,合計4000人船----但該水師隨時可以得到漕軍方面的支援,實際可用船隻遠超100條。

川江方面,目前設置了重慶、敘州(宜賓)兩個水師營,每營各1000水兵,大小船隻30餘艘。

漕軍方面,為了維持黃河前線及鄖陽、興安前線的作戰所需,設立有運河和襄陽兩支水師,前者編製8個營,每營30條漕船600船夫,合計是4800人船;後者編製5個營,每營25條漕船500船夫,合計2500人船。

這些水師部隊或肩負地方治安巡邏、防止走私,或用來確保前線需要以及戰備任務,因此已經是削無可削了;因此對於兵部和戶部來說,唯一能動手裁減的是沿海水師。

尤其是在瓊州、濟州、小琉球三大外洋水師已經牢牢掌握中國海岸線的制海權后,諸如福建水師、浙江水師的存在便顯得有些雞肋了。

在朱由崧的示意下,時任兵部尚書張縉彥出列言道:“如今軍需浩大,戶部難以維繫,是故為減少歲支,經戶部與兵部會商,以為沿海衛所及浙江、福建水師必需加以整頓裁撤。”

說起來兵部是寧願撤了浙江和福建水師,也不願意撤銷沿海衛所、把衛所的轄地移交給吏部設縣的,但一方面是戶部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宮廷的暗示,再加上新《爵律》施行以來,爵職分離,衛所官已經對自身所在的衛所失去了影響力,因此,早就有心修正衛所制度不利一面的兵部這才略有些不甘心的,同意撤廢沿海衛所,將衛所所在地轉為民縣。

將衛所轉為普通的民縣科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的,這不但標誌着軍戶擺脫農奴身份,更能釐清行政體系,讓文官接手施政,是文官集團歡迎、武官們反對的一種進步,但既然朱由崧和張縉彥在朝會上一唱一和,這就說明這件事已經定下來了,所以,在朝會上根本沒有話語權的大都督府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們自然就只能眼觀鼻鼻觀心的用沉默表示對抗----是的,朱由崧現在所作的就是攜手文官集團摧毀舊的武官集團,打破武官門閥化,及武官對地方、對軍戶的控制,從而為新武官集團的出現保駕護航;至於文官集團,朱由崧在陸續收拾了宗室、勛貴、武官后,自然就輪到他們了。

沉默其實是一種軟弱,既然舊武官系統表示出了固有的軟弱,朱由崧便毫不客氣了:“張卿家,撤廢沿海衛所,將屬地移交各道各府的事朕准了,接下來說說福建和浙江水師的事吧。”

張縉彥便解說了起來,按照張縉彥的說法,雖然浙江和福建水師不再肩負海上禦敵的責任,但一樣要承擔緝拿走私商船、清剿沿海海盜的瑣碎事務,所以,浙江水師將分為乍浦、鎮海、石浦、白沙、玉環、三門等6個營頭4400人船后,與長江巡江水師、珠江巡江水師、黃河巡河水師一樣,分歸各道總兵官和副總兵官管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