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4章
從明弘光四年八月十三日開始,明軍突然加強了對黃河沿線的巡邏和封鎖;
同月十五日,正在歸德進行進一步改編的大興師,奉命東進沂州府,從永清師及濟州師左廂旅手中接過沂州城的防務,而永清師本身被隨後運往了鰲山衛、至於濟州師左廂旅和師直屬隊則被調往了威海衛;
同日,鎮江水師張鴻逵部奉命調往威海衛聽用;夷陵水師黃蜚部則秘密調回了南京周邊。
八月十六日,尚可喜部奉命南調南陽;同日,駐防在許州、西華、西平等地的明軍京營各師向北移動,做出了接防黃河防線的架勢。
一天後,洛陽方向傳出了明軍即將西征的消息,隨即,黃得功部開始進行戰備狀態,做足了秋收后,趁着黃河還沒結冰,先消滅李自成部的架勢······
明軍突然大肆調動的情況立刻驚動了清軍及李自成部在明廷控制區內的密探,一時間,兩方在南京城內的密探立刻活躍了起來。
“納蘭大人,目前我們所知道的情況是,月頭上,弘光皇帝召集了京營各師的參軍官會議,但會議的內容是什麼,做出了什麼樣的決定,我們一無所知。”密室里,一名頭髮花白的男子向上座者報告道。“不但我們不知道,就是南京兵部也不清楚會議討論了什麼,僅知道弘光皇帝本來計劃在今年黃河封凍后,進行北伐,所以,迄今為止,兵部的計劃都是根據十一月進行北伐來擬定的。”
另外一名穿着七品官員常服的密諜,卻臉色凝重的說道:“我在太僕寺收到的消息卻說,與會的京營師參軍們對實施正面渡過黃河,進行北伐有不同意見,認為應該先控制狹西,然後攻取山西,待居高臨下后,再進軍直隸平原。”
先陝西-山西而後直隸的打法是宋代以來北伐的常見路線,連李自成當年也是先去甘隴,再奪晉地,然後出大同、宣化,最後兵臨北京城下的。
等七品官員說完了,一個躲在陰暗角落裡的男子報告道:“我從南京戶部收到的消息稱,南京戶部已經接到了命令,在秋糧上市后,於湖廣、江西收購足夠米糧,然後運往襄樊、鄖陽和南陽等地,再經陸路運往洛陽,供輸給黃得功部軍用!”
第四個聲音跟着響了起來:“有消息稱,南京已經向黃得功部調撥了一個攻城炮團,攻擊六十四位重型紅衣炮,應該是用來炮擊潼關的。”
對於幾人的報告,被稱為納蘭大人的男子連連搖頭:“西征,單憑黃得功部就向消滅李自成十幾萬大軍了?這,這絕不可能!就算加上尚可喜部三萬人也不可能!”
“可,黃得功原本承擔堵防李自成部的重任,現在又調走了尚可喜部,剩下的兵馬已經不夠南朝實施北伐了,”第一個說話的老年男子猶豫道。“弘光皇帝向來謹慎,斷不會同時進行北伐和西征的,所以,必然其中有一個是障眼法,而屬下以為,北伐更像是障眼法!”
身穿七品官服的滿清密諜同意道:“七萬人打李自成應該夠用了,其餘十幾萬正好用來防着朝廷,另外,南朝雖然嚴禁泄露朝廷機務,但屢禁不止,弘光皇帝肯定也知道上述情況,所以,先放出來的消息,未必是真的。”
納蘭大人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所以,你們要想辦法,一定搞清楚了弘光皇帝的真實計劃;誰能把最準確的消息搞到手,誰就是大清的功臣;翌日,我大清兵開進南京的時候,統兵的王爺貝勒,也會撥冗相見的。”
在場的四名滿清密諜目光閃爍,各有憧憬的應道:“嗻!”
然而幾人發出的“嗻”字音尚未徹底在空氣中散盡,屋外突然響起了一聲慘叫和一聲警報:“主子,南朝錦衣衛,快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