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2章
在多鐸擊敗何進忠部的同時,在距離錦州城40餘公裡外的大凌河左岸,吳三桂正親率主力與盛京出發的愛新覺羅·務達海部展開激戰。
是役,清軍務達海部全部兵力5000人,其中有阿哈輔軍1000人,漢軍旗為主的步隊2000人,另有2000騎兵及騎馬步兵;而吳三桂這邊,一共出動了3500名家丁騎兵、11000名正軍和2500名輔兵在內的17000人,因此在兵力上,吳部具有絕對的優勢的。
不過為了能徹底消滅盛京方面的部隊,吳三桂一開始只以2100家丁騎兵和3500正軍在務達海部正面進行攔截,其餘部隊則布置在稍遠處,並在接到命令后,才向預定圍殲位置開進的,這就讓阻擊部隊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好在,指揮阻擊部隊的吳軍副將何起鳳很是狡猾,想辦法用言語拖住了務達海,於是雙方軍使往返溝通了好幾次后,實在脫不下去的吳軍這才擺開了作戰的架勢,但此時,吳軍已經爭取到了足夠多的時間。
說起來,務達海不是不知兵的人,原本也不可能犯下深入陷阱,遭人合圍的大錯。
但問題是,務達海一方面是心急與多鐸匯合----務達海擔心盛京空虛及祥福瑞奪取鐵嶺後繼續南下,所以有早點完事早點回盛京的心理----另一方面也不認為吳三桂敢叛清,所以開始的時候,並沒有仔細探查沿線的情況(或者說探查了,但探查的不仔細,沒有探查足夠遠的地方,僅僅是在行軍道路周邊做了探查),等到何起鳳再三拖延、就是攔着不放后,務達海這才警覺到了不對。
可此時,吳軍的包圍部隊已經相距很近了,因此,知道自己已經陷入合圍之中的務達海是沒辦法率領部隊轉身向後方突圍的----不管不顧的轉身向後突圍只可能把後背及側翼暴露給周圍躍躍欲試的吳軍各部----事態緊急,所以不及細想的務達海孤注一擲的決定先擊潰正面攔阻吳軍,然後再調頭回來迎戰其餘各部吳軍。
務達海是在賭,賭吳軍內部存在矛盾、各部將領會坐觀友軍被削弱,從而不能步調一致的展開四面圍攻,由此給自己留下先行擊潰當面之敵的時間。
但遺憾的是,務達海賭輸了,不但當面堵路的吳軍何起鳳、佟師聖、張國忠、胡亮等部----吳三桂部目前存在中高級官員數量過多的問題,所以吳部23名副將,平均每名副將只能領兵700~1000人;而吳三桂麾下的49名參將和53名游擊,平均每人只能領兵200~300人----戰鬥起來異常頑強,就連四面圍攻上的其餘吳軍各部也各個爭先,以至於務達海部很快就陷入了羅網之中。
見勢不妙的務達海率部左突右閃,但始終沒辦法突出吳軍的重圍,最終包括務達海、鎮國公愛新覺羅·恭阿等二十七名牛錄章京以上八旗中高級將領在內的5000盛京兵馬中的大部被殲,只有包括輔國公愛新覺羅·固爾瑪琿、牛錄章京書舒穆祿·愛星阿等少數兵將能僥倖脫逃,並隨即輾轉逃回盛京傳播一系列令盛京方面恐懼的消息。
“立刻向西廠方面通報此戰結果。”雖然在戰鬥中,吳三桂部也損失了近300家丁和1500多正軍,但僅此一戰,遼東清軍的最後機動部隊已經被一掃而光了,吳三桂部已經徹底獲得了東北戰場的主動權,而這個好消息,一定要及早讓西廠傳回南面,告於弘光皇帝知曉。“另外,全軍立刻南下寧遠,徹底截斷遼西走廊,隔斷盛京與北京之間聯繫。”
一眾吳軍將領齊聲應諾,大軍在打掃完戰場后,立刻向南開去······
十月初六的晚上,剛剛移動到豐縣的朱由崧接到了最新的戰報:“皇爺,大興師左廂旅奏報,其北上部隊已經全部渡過大清河,預計明天將抵達東昌府城以東地區。”
明代的聊城整體位於京杭大運河的西岸,因此即便大興師抵達聊城以東,若沒有接到讓其過運河的命令,是不能越過運河去佔領城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