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0章
高傑前鋒走出軹關陘、抵達絳縣后,隨即分為兩路展開進攻,其中,一路由高傑部大將郭虎率領南下,兵鋒直指聞喜、夏縣、安邑、解州,另一路則由高傑親自指揮,撲向曲沃、絳州(新絳)、襄陵、平陽府(臨汾)。
由於李自成調走田虎等部后,一度催促劉芳亮、李來亨等部快速北進,進而搶在賀珍部進入太原府城前,奪取太原,所以,劉芳亮、李來亨等部根本來不及完成對晉西南的嚴密控制,也沒能在晉西南的州府縣安排可靠且必要數量的留守部隊,便匆匆北上了,所以,在郭虎率領的五千大軍面前,那些一度降服於順軍的州縣再次易幟,由此,順軍好不容易佔領的晉西南地區就這樣輕易的再次丟掉了。
不過,由於郭虎在奪取晉西南后,為了滿足擴軍需要而強迫各縣百姓提供糧草的行為,讓已經被清、順兩方勢力接連盤剝過的晉西南百姓無法承受,因此,這些自覺活不下去的百姓便在順軍間諜的煽動下爆發大規模的叛亂。
為了鎮壓各地民亂及民亂帶來的匪盜叢生的問題,郭虎部不得不在平叛路上疲於奔命,這就使得郭虎一時間沒辦法完成擴軍任務,也無法北上增援高傑或向南向西威脅陝西。
當然,郭虎每每拆東牆補西牆的情況是後來才發生的事情,至少在弘光四年十月中旬,他還是一副勢如破竹、即將功成名就的狀態······
按下晉西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說,高傑這邊,在抵達曲沃時卻發現順軍將領王得仁已經於兩天前佔領了曲沃城,不得已,高部前鋒只能圍住曲沃,準備強攻。
王得仁手中僅有六百人,根本不是高傑本部的對手----高傑本部包括輔軍在內,一共有17000餘官兵,其中僅前鋒就有4000----所以,見到明軍勢大的王得仁便主動派遣曲沃城內士紳向高傑請降。
得知劉芳亮正在率部沖向太原府的高傑,為了不在曲沃城下耽誤時間,便同意了王得仁投降的請求,並委任王得仁為高部游擊,率領本部人馬為高部先鋒,引導楊承祖部5000人,前去攻佔絳州、稷山、河津等地,進而封堵黃河韓城段,阻斷順軍繼續經由韓城向山西派遣更多的部隊----王得仁的級別還是太低了,所以不知道陝北出現的變化,卻是一定程度上誤導了高傑的行動。
只是,王得仁部投降的雖然比較快,但高傑部攻入山西的消息,也不可避免的傳了出去,讓前腳剛剛進駐平陽府城的劉芳亮、李來亨等部大為緊張,所以,為了應付高傑部的攻擊,在劉芳亮的堅持下,劉、李等部放棄了執行李自成關於從賀珍部手中奪取太原,然後逼迫賀珍回師陝北的原定計劃,轉而派出軍使與賀珍進行溝通。
賀珍此時正頓兵於汾陽城下----汾陽士紳堅決不讓賀珍部進城,氣急敗壞的賀珍便準備強攻汾陽----也不想與老戰友來個同室操戈。
所以,雙方很快約定:汾陽、太原兩府暫時算是賀珍的勢力範圍,平陽府、沁州直隸州暫時算劉芳亮等人的勢力範圍;雙方之間互不交戰、互不侵犯,各自擴張、各自應敵;若一方在外敵進攻面前,力有不支,另一方應該予以一定的援助。
在安撫賀珍的同時,為了阻止高傑繼續北進,劉芳亮還以入晉后徵募/主動投軍的2萬多新兵配合順軍老兵7000人屯兵於臨汾城下,準備給予高傑部以迎頭痛擊;由於臨汾扼守汾河谷地,高傑部只有攻克臨汾后,才能繼續北上,所以,在不得不戰的情況下,明順臨汾之戰就此拉開了帷幕······
“總鎮,這遼海冬天可真TND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