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4章
“陛下,中路軍前鋒目前已經推進到了冠縣、廣平、成安一線,預計明日可以推進至館陶、丘縣、永年、邯鄲。”
中路明軍因為在十月初八、初九就開到了大名周邊,所以,休整的時間要比東路明軍中的某些部隊要多幾天,也因此,中路明軍全面出擊的時間要比東路明軍要早了一天,所以,弘光四年十月十二日深夜時,京營各步兵師除輔助部隊外,均已經向北推進了20~30公里。
“據前線夜不收報告,濟爾哈朗所部目前主要退縮在冀州周邊,如果,其不再後退的話,預計十月十五日,雙方即可發生接觸。”
朱由崧聽完報告后,問余龍道:“你們以為,濟爾哈朗會繼續後撤嗎?”
余龍答道:“我們認為濟爾哈朗會繼續後撤,這是因為,前線夜不收沒有發現濟爾哈朗部有明顯的兵力增加跡象,也就是說北京方向的清虜馳援部隊開沒有開到,或者說,清虜最新預定決戰的地點,並非是在冀州,濟爾哈朗之所以退到冀州就停下來,不過是為了讓部隊能暫時做一休整罷了。”
“也就是說,清軍還會繼續拉長我軍糧道,從而尋求迂迴襲擊的機會!”
對於朱由崧的理解,余龍贊同道:“陛下說的對,因為運河的分割,直隸的地形明顯呈現越往北走,地勢越開闊、約方便北方部隊展開迂迴的態勢。”
余龍這話說的並不全面,實際應該是,在運河以東,越往北,通道就越狹窄,到最後就剩下從大沽到三角淀之間不過2~30公里的寬度;而在運河以西,從運河到太行山的距離,是約往北走,拉的越長,以至於越過滄州這條平行線后,東西寬度將高達250公里以上,單憑京營6個步兵師無論如何照顧不周全的,因此,屆時清軍一定會透過明軍京營方向上的疏漏發起滲透和迂迴的。
“不過,與崇禎年間,清軍幾次破關不同,現在清軍在關內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北京城,所以,當京營各師已經無法再平行推進的時候,我們可以集結成團,然後直衝北京。”
如果吳三桂沒有截斷遼西走廊的話,清廷可以從容的將京師的旗人眷屬送回瀋陽,但現在遼西走廊已經中斷了,清廷也不可能在大冬天強迫婦孺自無法補給的口外撤離,所以,這就讓清廷的部署出現了一個致命的漏洞----原本北京城可能是清廷留給明廷的誘餌,一旦明軍輕易進軍北京了,就可能被多達2~30萬的清軍-漠南蒙古兵給包圍在北京城內,最後因為糧食耗盡,而全軍覆沒;但現在,清廷絕不可能冒着族群覆滅的危險,放明軍進入北京城,那麼雙方要是不能在之前發生決戰的話,也會在北京城下展開決戰的。
朱由崧沉思一下,提醒道:“還是要防止兩都互陷的可能。”
在元代的一次黃金家族內戰中,上都派和大都派之間互相攻陷了對方的老巢,這就是兩都互陷典故的由來,而朱由崧的意思是,別到時候,明軍佔領的北京,清軍卻一路南下,在大明空虛的腹地攻城略地。
余龍笑道:“陛下,這不一樣的,清虜一旦失去了根據地,那就是無本之源,只能由我朝宰割了。”
余龍的自信來自兩方面,第一,在明軍水師的封鎖下,清軍沒辦法過了長江,南明的心腹之地;第二,明軍水師可以通過海運的方式將大量物資運輸到了天津、北京,從而保證清軍切斷運河補給線后,京營所部還能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