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1章
沒錯,朝鮮駐燕京的使者的確帶回來清廷情況不妙的消息,但問題是,當年清廷僅憑遼東一隅之地,就迫使朝鮮屈膝投降,所以,除非清廷大軍全數斷送在了關內,否則,朝鮮也是生不出叛清投明之膽的。
更何況,當今大明弘光天子,對朝鮮可是不怎麼體諒的,非要朝鮮割地賠款----這是朝鮮方面以為的,但在大明看來是收回被朝鮮蠶食的領土,及償還明廷救援朝鮮時的軍費支出----因此,朝鮮高層在內心深處是希望清廷能戰勝明廷的。
不,不能說朝鮮高層希望清廷成功滅明,而是希望清廷與大明兩敗俱傷,這樣,朝鮮就可以左右逢源,在明清對峙中獲得自身需要的好處了。
然而,朝鮮這邊的好夢做的再美妙,奈何大明這邊不配合,這不,二次北伐軍興,清廷處處落於下風,已經到了逼迫朝軍再次出兵援助的境地,進而又引來了明軍水師的威脅,讓朝鮮陷於左右為難的境地。
“王上,”擁立李淏的最大功臣、洛興府院君金自點開口打斷了李淏的哀怨。“現在說這些都沒有用,關鍵是,大明的通牒,朝鮮該如何應對!”
李淏皺眉道:“卿等的想法是?”
禮曹參判、大司憲金集開口道:“臣以為,應該接受大明的通牒,停止繼續向鴨綠江北派遣軍隊。”
作為山派(註:隱居山林的儒生)頭領,金集言道:“弘光皇帝之所以對朝鮮百般厭惡,乃至於要凌迫朝鮮,正是因為朝鮮叛明之舉,所以,才會以直報怨,如今朝鮮再不收斂,只怕大明必然言出必行。”
洛興府院君金自點是親清派,所以他反對道:“濟州水師洗劫過朝鮮、霸佔濟州之事,可不是發生在朝鮮叛明之前的,因此臣以為大司憲此言自源頭就是錯的,明國弘光皇帝從一開始就窺視朝鮮,若是明國壓制了清國,那今後朝鮮就危矣了。”
金自點是朝鮮洛黨頭領,所以他說完后,殿內的洛黨紛紛贊同,表示只有清廷取得勝利了,朝鮮才能避免一場空前的災禍,因此,還是有必要繼續派兵支援清廷的。
原黨頭領、原平府院君元斗杓與金自點系出同門,原來都為親清的勛西派一脈,此時便阿附洛黨的說法:“王上,唇亡齒寒,今日不救清國,異日,朝鮮又豈能獨自面對大明的壓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