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308 字 1個月前

第2706章

明弘光四年、清順治五年十一月初一,孔有德率部趕到滹沱河北岸與多爾袞所部清軍主力實現了匯合;又過了一天,從宣化方向趕來的清軍後衛萬人並一萬三千餘漠南蒙古騎兵趕到了滹沱河前線,至此,清軍已經在滹沱河一線集中了十七萬出頭的兵力。

清軍這十七萬兵馬中,包含了漠南蒙古各部六萬(實際是62000餘)、滿八旗四萬(實際是39000餘)、蒙八旗兩萬(實際是21000餘)、漢軍旗四萬(實際是38000餘)、綠營兵一萬(實際是13000餘);而就兵種來說,則為炮軍萬餘(實際是14000餘)、騎兵和騎馬步兵十一萬(實際是113000餘)、步兵三萬五千(實際是34000餘)、輔兵萬餘(實際是11000餘)。

由於人多、馬多,每日糧秣消耗巨大,所以,無法長久維持對峙狀態下消耗的多爾袞,便當日做出決定,於第二天一早發起全面進攻;弘光朝第二次北伐由此進入了最高*潮階段。

十一月初三一大清早,五千滿八旗騎兵(實際是4700餘)在肅親王豪格的率領下,引領五千蒙八旗騎兵(實際是4800餘)、九千漢軍旗騎兵(實際是8600餘)、四萬漠南蒙古騎兵(實際是41000餘)自淮鎮店以東五里處越過已經徹底凍結的滹沱河。

待越過滹沱河后,過河的清蒙聯軍隨即兵分兩路,其中貝勒愛新覺羅·尼堪、騎將瓜爾佳·吳拜率領五千蒙八旗、三萬漠南蒙古騎兵南下繼續越過洚河,前去攻擊洚河與運河之間的阜城、景州、故城等地,而豪格本人則率領剩餘兵馬攻擊交河、武邑等處----無論是尼堪所部還是豪格所部,都是能強攻落城則攻城,明軍守備森嚴的則迫使城內明軍緊守不出,進而實現切斷上述各城與滹沱河前線糧道的目的。

此外,清軍騎兵還會在正面決戰打響后,從後方迂迴攻擊明軍陣列及營地,置明軍顧此失彼、四面楚歌之境地。

清濛聯軍大舉越過滹沱河並洚河的消息,在第一時間為明軍各部夜不收所偵知,因此,及時得到通知的各城紛紛緊閉城門進入了守備狀態,正在向前線運輸物資的各師輜重團,也紛紛向就近的城市躲避----故城、景州、阜城、交河等州縣之間距離都只有十幾、二十幾公里而已,而清軍又是一大清早行動的,所以接到警訊時,相當一部分輜重隊還沒有啟程,至於那些已經出發的也沒走多遠,很容易趕在清蒙聯軍殺到前實現迴轉的----清蒙聯軍籍此不加一矢就實現了他們截斷明軍主力與後方聯繫的最初使命。

好在,因為朱由崧的親自督促,明軍輜重部隊之前展開了連日搶運,已經將故城等地的儲糧大量運往了滹沱河大營,由此前線的糧秣物資儲備增加了約30天,使得明軍暫時並不用擔心糧道被截斷的問題。

而更幸運的是,從宿遷至故城一線的運輸持續受到不利天候的影響,所以目前故城、景州等城城內僅儲備了滹沱河大營2~5日的消耗,更多糧食還在臨清以南,因此就算全故城等城全部陷落,城內糧食全部損失,也不至於特別讓朱由崧心疼。

當然,所謂守不住故城等城,不過是最壞打算罷了,事實上以故城等地的守備兵力來說,只要不遇到清軍步隊的強攻,還是有很大概率守住各城的。

這不,不算退入各城中參與守城的京營各師輜重團,光大興師在故城、景州等4城內就至少安排有2個團執行守備任務,部分城池更是有師部、旅部及其他大興師附屬部隊進駐,所以各城的守備兵力還算充裕。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Tip:收藏+分享南明之我是弘光帝,是對網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