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5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04 字 1個月前

第2715章

不過,明軍炮兵是不可能坐觀清軍炮隊不斷進行轟擊嘗試的,所以,在清軍紅衣火炮開火后,在熱氣球上的炮兵觀察員的指引下,明軍96門用於實施炮戰的2寸前裝線膛炮立刻針對移動中的清軍炮兵實施了火力壓制。

是的,清軍炮兵在明軍陣線1300米外實施的炮擊是打不住明軍的----清軍的紅衣火炮其實沒有統一的口徑標準,所以彈道是不一致的,總體來說相當於另一時空中的6~10磅炮,其最大射程大約在800~1100米之間----但明軍的2寸前裝線膛炮的最大射程約為1800米,是足以覆蓋當前清軍的炮兵陣列的。

當然,明軍2寸前裝線膛炮的有效射程是1260米,超出1260米那就要憑運氣了,但問題是清軍火炮眾多,排列也相對緊密,打不中甲炮,偏一偏,或許就能打到乙炮了,一樣能給清軍烏真超哈部隊造成極大的損失。

其實,明軍炮兵的情況也是一樣,288+96門火炮可謂是排列的密密麻麻,所以為了保證炮火不至於相互干涉,所以明軍炮兵以96門火炮為一行,分4行呈菱形布列,行與行之間間隔30米,然後各炮之間相距60米----以菱形來看,第二行一號炮與第一行一號炮間水平距離12米----如此才能保證彼此之間不受干涉。

但60*97=5820米,所以,為了遮蔽後方炮兵陣地,前方明軍戰兵只能以前後兩行排布,從而形成一個十多里長的空前橫陣----明軍用來迎戰清軍主力的一共有4個師,每個師的戰兵為5740人,全部戰兵為22960人,按戰兵之間距離0.6米且前後兩排計,戰線全長為6888米----此外,為了避免衝擊波對前排明軍戰兵的傷害,所以,明軍炮兵第一行炮距離明軍戰兵陣列200米,因此,扣除260米后,明軍2寸炮的實際有效射程正好是1000米,在目前狀態下也是足用的。

並且由於明軍發射都是由爆炸彈升級而來的榴霰彈,所以當每一團火光炸開后,都有數十枚鉛子潑灑到半空中,然後這些米粒大小的鉛子在爆炸產生的氣浪的助推下,在清軍炮兵陣列中四下飛舞,就算沒有打個正着,也一樣造成了清軍炮兵的重大傷亡。

看着左右同伴陸續倒在自己面前和身邊,倖存的清軍炮兵只能硬着頭皮,膽戰心驚的繼續推炮前進,然後停下來,在彈雨中冒死裝填和炮擊。

就這樣,清軍炮兵以傷亡超過半數、近三分之二的紅衣大炮因為炮組人員不全而被迫遺棄在半路上的巨大代價,終於將剩餘約70門火炮推到了可以威脅明軍陣列的地方。

清軍的炮火再次響徹了起來,近70枚實心球形彈破空飛向明軍戰兵陣列,當即打死了80多名明軍戰兵,造成了明軍陣列的輕微混亂;但正當清軍炮手想再次裝填時,明軍炮兵陣列第一行的96門1.5寸前裝線膛炮在己方熱氣球的指引下,也加入了對清軍炮兵的轟擊。

明軍1.5寸炮的有效射程為1100米,扣除200米后,正好與清軍紅衣炮的射程大致相等,在現在情況下,是能打到清軍炮兵的,因此,當96門1寸半加入戰鬥后,清軍炮兵除極少數再次打響,給明軍戰兵造成少量損失外,其餘悉數被打啞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