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1章
事實上,多爾袞正是根據弘光元年多鐸在馬汊河的戰鬥經驗而採用的第一波就投入重兵的戰法----以清廷生產旋膛槍時遭遇的困難,清廷並不認為明軍能在短短數年裡迅速裝備大量的前裝線膛槍炮----以期用連綿不絕的攻勢,一舉撕開和突破明軍陣線,迫使明軍進入對武藝要求更高的冷兵器肉搏戰階段。
某種程度上來說,多爾袞的戰法是成功了,在清軍第一波攻擊中,至少有6000騎兵和騎馬步兵沖入了明軍陣列之中,給明軍陣線造成了極大的混亂,但由於明軍的炮火猛烈、排銃密集,所以,沖入明軍陣列的清軍騎兵、騎馬步兵的數量非常有限,因此未能給明軍造成實質性的重創及迫使明軍動搖,乃至突入明軍陣列的清軍勇士們還被明軍用短銃配合槍刺的戰術逐一消滅,可這其實是武器之間存在代差所造成的非戰之罪。
無論如何,八旗騎兵和騎馬步兵都以自身的身亡,掩護了清軍步隊的行動,只是由於清明兩軍裝備的前裝線膛槍的數量懸殊----清軍還是火繩槍版的,搞得單位內銃彈密度不足----且清軍在火藥配比方面的落後,導致了清軍鳥銃手在對射中的失利,從而未能掩護步隊中的白兵,重複剛剛八旗騎兵和騎馬部隊沖入明軍戰兵陣列的一幕;否則,一旦明軍陷入與數量佔有優勢(或基本相同)的清軍步隊的混戰,必然就無法直面清軍的第二波攻勢,屆時,清軍第二波攻勢中部隊戰力稍弱一點的問題,就根本不是問題了。
因此,多爾袞的戰術一點也沒有錯,錯的是,他錯誤估算了明軍的裝備程度,所以,要打板子,也只能打在佟圖賴身上,若非其麾下蠻子城的情報工作不利,多爾袞也不至於在戰術選擇上發生如此致命的錯誤。
但你真要怪佟圖賴沒做好,也有些牽強,畢竟京營及與京營相關的事務一直是負責防諜工作的內廠的關注重點,且因為朱由崧的干預導致明廷工部和兵部對京營的消息可謂知之甚少,想泄密也無從泄漏,所以真不是佟圖賴不努力不盡責,實在是無能為力罷了。
說起來,如果濟爾哈朗能在衛河一線與明軍某步兵師展開正面對決的話,一定會體察到明軍步兵師的火力強大,從而改變多爾袞這種一波流的莽撞攻勢,但尷尬的是,濟爾哈朗並沒有在衛河及相關戰鬥中直接與明軍步兵交手,其部及屯齊所部的損失完全是由明軍騎兵和騎炮兵造成的,因此濟爾哈朗沒辦法把對明軍騎兵的失敗教訓化作應對明軍步兵的經驗。
更有甚者,明軍在衛河之戰中投入了騎炮數量並不是很多,所以,濟爾哈朗也沒有意識到明軍炮兵相對清軍烏真超哈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當然,現在說什麼都完了,多爾袞也不可能因為第一波的失利,就放棄了繼續進攻,認輸離場,因此,殘酷的戰鬥註定還要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