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3章
只是,明安達禮滿足了,於通卻有不怎麼開心,所以,已經知道吳三桂部陷入下風的他在某個戰鬥間歇,向虛應故事的漠南蒙古兵派出了和談的軍使。
明安達禮自然不想讓明軍軍使跟漠南王公們交流,但他手上沒有兵,所以無法阻止明軍軍使的行動,結果,通過明軍軍使的嘴,科爾沁等部王公得知了一個彷彿晴天霹靂般的消息----清廷在河間大敗,損兵折將超過二十萬,目前清廷驅使科爾沁等部封鎖寧遠的目的就是為了接應敗退的清軍殘部返回盛京。
儘管明安達禮再三否認濟州水師陸戰營軍使的說法,但科爾沁等部王公還是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尤其是阿濟格帶兵封鎖寧遠到一半就突然趕往山海關的事實,讓一眾蒙古王公覺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這些蒙古王公經過快速討論,一致否定了明軍軍使要求漠南兵臨陣倒戈的要求,但也沒有接受明安達禮繼續進攻的要求,而是領着兵馬迅速脫離戰場,準備回科爾沁草原觀望----反正科爾沁各部都做出了必要的犧牲,完全對得起清廷給的好處了。
無法阻止科爾沁等部撤離的明安達禮在無可奈何下,也只好先退縮回了塔山一線,如此一來,寧遠北線的戰事就戛然而止了。
確定科爾沁等部撤離后,濟州-瓊州水師所部便立刻向寧遠城折返,恰好此時,吳部已經開始全面潰散,而多-阿部清軍正在展開最後的追擊,以徹底或儘可能多的消滅吳部。
只是,還沒等多-阿部清軍窮追不捨,清軍高層就發現濟州-瓊州水師官兵自首山方向(東北方向)回歸,生怕這支突然出現的明軍對已經散亂隊形的己方側翼進行奇襲,不敢怠慢的阿濟格只好下令鳴金收兵,結束了對吳三桂部的追擊,然後無計可施的坐視着吳部潰兵及時逃回寧遠城內,濟州-瓊州兵馬好整以暇退入漠南蒙古兵一早在寧遠東北角布置的營地。
啥?明軍在寧遠一線不是有四部兵馬嗎?為何打了半天,只見到三部,而兵力不菲的三省水手卻人跡不現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於通、施大瑄根本就不相信用來湊數的三省水手的戰力,所以,一部分三省水手一早退入寧遠城,為其他幾部明軍確保退路,另一部分三省水手奉命押解昨日俘虜回到了覺華島上,剩下的則在吳三桂部前去堵防多-阿部清軍后,接手了胸牆防線的守備任務,與清軍用來牽制的部隊隔河相望,彼此虛張聲勢。
等到吳三桂部在主戰場失敗后,守備胸牆防線的三省水手便及時的從南、西兩面退回了寧遠城內,與先前就在寧遠城內布置的其餘三省水手一起,忐忑不安的執行接應吳部敗軍的命令,如此一來,總兵力差不多還有近6000人的三省水手便沒有能真正出現在今日的戰場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