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616 字 1個月前

第2846章

初步於寧遠城外重新修築了一條臨時驛道后,多爾袞即率領約6000清軍護送34000餘名八旗眷屬退往盛京,而阿濟格則率剩下的13000餘清軍繼續駐防在寧遠城外,以接應後續豪格等部通過寧遠地段。

由於寧遠渡實際在寧遠城的目視範圍內(炮擊範圍外),所以吳三桂、施大瑄等指揮官站在寧遠城頭能清晰的觀察到清軍的動向,因此能給判斷出減少了護送車團的清軍后,寧遠城外清軍兵力遭到相當程度削減的事實。

不過吳三桂並沒有盲目出城攻擊,而是耐着性子等到了十一月十六日的中午,這才在吃過中午飯後再次領兵出城,對留守的阿濟格部展開進攻。

由於施大瑄率領的鄭家水兵及三省水手依舊不合適參加陸地決戰,所以此戰依舊以吳三桂部為主力;而清軍這邊,雖然在十四日的戰鬥中,折損了近千老八旗兵,但由於多爾袞帶走的多是蒙八旗兵馬----1000滿八旗及5000蒙八旗----故而戰鬥力依舊相對於吳三桂部來說更為強大一些,因此在16000打13000的情況下,吳三桂部依舊沒能討好,若非於通見勢不妙,果斷率領僅剩下1400多人的濟州水師陸戰營投入戰鬥,只怕吳三桂部會被再一次打崩了。

最終,在於通部的支援下,吳三桂部以再次損失了三千人的代價,才擺脫了阿濟格部的攻擊,得以退回了寧遠城中----明軍布置在寧遠城頭的幾門紅夷火炮也是清軍不敢進一步追擊吳三桂部的原因之一----從而徹底喪失了再次出擊的能力,被迫困守寧遠城內。

當然,阿濟格部此番也折損了小2000人,且因為缺醫少葯的緣故,傷員根本救不回來,所以,這2000人實際是硬損失,足以讓阿濟格和滿清高層為之淚流滿面----主要是,傷亡都是數量有限的滿八旗和漢軍旗,人數較多的蒙八旗及新附漠南蒙古兵卻因為戰鬥模式和戰鬥習慣的緣故,損失不大。

在阿濟格部與吳三桂部共同舔舐傷口的時候,一隊護送着福海號運輸船的濟州水師艦船駛入了大沽港。

說起來,大沽港在冬季也要冰封,不過眼下武功師押解着數萬清軍俘虜----在滹沱河之戰中,清蒙聯軍戰死人員的比例遠高於受傷被俘人員,而受傷被俘人員中的重傷員又被府軍師等在打掃戰場是清理一空了,所以最終包括後續戰鬥在內,明軍僅俘獲了17000多名清蒙聯軍官兵;接着,這17000多名清蒙聯軍官兵在被押解前往大沽的路上,因為凍餓等一系列的原因,又死亡了約計3000餘人,只有14000餘名俘虜掙扎到了大沽港;故而所謂的數萬清軍俘虜還包括了陸續送來的大量婦孺----正是靠着這些清軍俘虜每日破冰,才保證了大沽港能持續發揮港口作用。

“啥?讓我們運輸武功師一部前往覺華島登陸?”指揮這支船隊的陶瑃呼了口白氣,這才回復道。“既然是聖旨,我們肯定是要遵旨的,但問題是,我們帶的糧食僅夠運輸俘虜前往濟州的,這一運武功師去覺華島,來回八天,糧食可就不夠運輸婦孺之用了,到時候總不能將他們都餓死在海上吧。”

負責接洽此事的武功師左廂旅參軍安自在回復道:“本師可以協調一部分糧食給俘虜運輸使用,當然,數量是不足的,但從天津到濟州應該不遠吧,飢一頓飽一頓,也不會死太多的,畢竟他們是俘虜,沒那個享受!”

陶瑃搖頭道:“話是這麼說,可是對於海外來說,缺人缺的厲害,能少死一些總是好的!”

安自在冷冷的說道:“我就是從蝦夷地皇莊考入濟州講武堂的,你說的,我能不知道嘛,但這些俘虜一個個沾着大明軍人、大明百姓的血,你們別本末倒置了,否則真以為京營官兵不敢砸了你們福海號嘛!”

京營有京營的愛恨情仇,內務府有內務府的利益所在,彼此之間不能說不能調和,但有時候衝突也是蠻激烈的;所以,面對一名從四品宣威將軍的威脅,按內務府內部官職來說,只是從七品的陶瑃----內務府掌印內監是從四品太監,所以內務府的官職都是由從四品往下數的,因此從七品實際等同於文官的正五品,而以明代武官品階虛高的情況來換算,從七品內務府官員並不比從四品武官差了,不過,問題是,內務府的級別,文官集團不認可,故而也沒辦法拿來跟武官對比----雖然不滿,但也只能忍氣吞聲。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