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5章
對於這些後來的加盟者,李自成也給出了一部分高級職位作為拉攏的籌碼。
但問題是,投順的地方武裝並非全部忠心擁戴李自成,內中不少人實則是擁明或擁清的,只不過當時明軍無力返回陝西、清軍又着急擺脫陝西泥潭把主力力量轉移到山西山東等地,因此使得李自成在陝西一支獨大,普通的地方勢力根本無法抵禦,所以為了避免成為順軍重點打擊的目標,這些地方勢力才不得不在心不甘情也不願的情況下投靠了李自成,成為了順軍的一部分。
而李自成雖然給這些三心兩意、心懷鬼胎的地方武裝以較高的政治待遇,可也不怎麼信任他們,所以在順軍整編過程中,大部分的地方武裝都被整編掉了。
只是再怎麼整編都有少數漏網之魚存在,更不要說,某些被安排到輔軍屯兵中擔任職務的,這一次又隨着戰事的需要,重新帶領輔軍加入了潼關守軍的序列。
現在戰事不利----不在核心層的地方勢力派,雖然不知道局勢已經對順軍大大不利了,但看到李自成居然不顧潼關的危局,把相當部分兵馬給抽調走了,自然也明白大順朝已經大而不妙了----這些本身就與大順朝廷虛與委蛇的地方勢力自然有了別的心思,所以,在袁宗第假投降失敗后,某些人也秘密的找上了明軍輸誠。
潼關周邊的地形,由東向西依次是牛頭原-遠望溝-麟趾原-禁溝-十二連城-潼洛川河谷-鳳翼原,而潼關城的位置正好南接遠望溝-麟趾原-禁溝-十二連城-潼洛川河谷、北臨黃河岸邊,也就是說,若不能潼關城西進的話,東來之敵就只能翻山越嶺,從牛頭原開始一路上上下下,期間還要抵達禁溝后,遭到十二連城的守軍居高臨下的打擊,甚至還會遭到由潼關南門出動、順着禁溝出擊的守軍的側翼襲擊。
不過眼下袁宗第手上只有2萬餘順軍主力,守了潼關城就沒辦法顧及十二連城方向,為此,袁宗第只能讓某些輔兵來執行守備十二連城的任務,這就給了那些意圖附明的輔兵指揮官以機會,再加上,袁宗第目前的注意力又被抓逃兵給吸引,愈發的無暇顧及外圍輔軍的情況,因此,只要瞞過了監軍或是說服和拉攏了監軍,那麼就沒有人能阻止這些地方勢力“擇良木而棲”了。
這不,當年十一月十七日,十二連城最靠近潼關南門的石門關守將、順威武將軍韓美率部突然歸降明廷,由此袁宗第部在潼關的日子已經進入了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