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0章
榆次位於山西中部的晉中平原,東與壽陽交界、西同太原(註:太原縣)毗鄰、南與太谷接壤、北與府城曲陽相連、西南則是徐溝,因此素有“太原南大門”、“省城門戶”之稱。
榆次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先秦戰國時期,趙國的版圖上就出現了榆次的地名。
公元979年,宋太宗滅北漢,毀晉陽城,詔廢并州太原府,並撤掉了太原、晉陽二縣,新置并州軍(註:軍、府、州是宋代同級的行政區的名字),並移并州軍的治所於榆次城;公元982年,宋廷又“以榆次地非要會”為由,移并州軍治所於太原新城,榆次重新成為縣級行政單位,以後歷代縣名不改,到弘光四年十一月末所對應的公元1649年,已經有六百六十七年了。
六百多年的歷史,讓這座老城顯得有些滄桑,甚至就連明代初年包裹的城磚也在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時光后,變得斑駁破裂;當然,就算如此,以漠南蒙部的實力,不強行驅使百姓實施蟻附攻城的話,也還是拿不下來的;但如果是李成棟的部隊來攻,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所以,在任榮擺事實講道理、費盡了一番口舌後,順軍榆次守將、掌旅馮寶才還是決定開城向李成棟實施投降。
並且馮寶才還不是一個人投降,隨即他聯絡了徐溝、太谷、祁縣、平遙等處的順軍將領,帶着他們一起向李成棟投降,由此在短短三天內,李成棟便兵不血刃的收復了晉中平原東部的多個縣城,只要有需要,就能立刻聯絡在介休的郭虎部,徹底改變晉中的局面。
不過,李成棟跟郭虎之間多有競爭,因此,李成棟並不願意讓郭虎前來分功,所以,有意無意的就沒有聯絡郭虎,而是得隴望蜀的準備一個人拿下奪取晉中各縣、孤立曲陽、汾陽兩座府城的大功----應該說,李成棟的行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賀珍試想的,趁着明蒙大戰之際,匯攏兵力,做漁翁的打算----只是,郭虎顯然也不是吃乾飯的,所以,在發現周邊蒙部紛紛北撤後,郭虎部也開始活躍起來,並兵不血刃的奪取了孝義和文水兩城,還發現了李成棟部在晉中已經佔據多城的事實。
由於郭虎指揮不動李成棟,所以,郭虎便只能緊急把相關消息通報了高傑,高傑一聽不敢怠慢,便統兵兩千北上晉中······
在明軍於晉中有了重大突破之際,李時昉對所部下達了撤退回國的命令。
李時昉部此時早已經銳氣全失,因此聽到撤軍頓時歡聲雷動,進而手腳麻利的收拾好一應行裝,並在清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清軍指揮官愛新覺羅·固爾瑪琿、輝和·葉克書一致認為朝軍還要在遲疑幾日,才會考慮撤退-----迅速燒城南下,沿着靉河一舉逃到了距城三十裡外的某處河岸才停下了腳步進行休整。
固爾瑪琿部雖然被李時昉部的突然撤退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清軍畢竟相對訓練有素,因此很快就完成了召集----之前由於籌糧和宿營的問題,固爾瑪琿部並未集中居住----並隨即展開追擊,最後於第二天下午前後,再次咬住了李時昉部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