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2章
自然,要切實落實的不僅僅兵馬來源和分配,更關鍵的是徹底廢止衛所和軍籍,但這就又涉及到了另外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五年後、十年後的後續兵源怎麼解決!
因為之前朱由崧跟張縉彥曾經談過此事,所以,張縉彥一臉嚴肅的進言道:“陛下明鑒,兵制變動事小,但關係到是否取消口賦勞役、更定現有田畝稅制以及士紳優待,非改制前兵部一家能做到的!”
朱由崧之前跟王應熊、張縉彥等人說將三餉永久歸併入田賦、廢除口賦勞役、調整士紳優待這些事就是為了讓他們幾人能提早向南京傳消息打招呼,所以,現在張縉彥一下子把話給挑明了,在場的內閣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卻是一個個都不動聲色,顯然是事先知情的;至於六科都給事中這邊,也沒有騷動的樣子,因此也是多少知道這件事的!
朱由崧笑了起來:“後續兵怎麼來以及兵役改革,都是以後的事情,可以放在官制更定后慢慢來確定,卿和兵部先把軍改的事情落實了吧!”
張縉彥既然挑了頭,自然不會壞人做到底,所以,便應道:“臣領旨,這就先辦了撤銷衛所、軍籍,分設內鎮邊軍諸事!”
朱由崧叮囑道:“兵部要抓緊一點,最好明年,最遲後年,一定要把除了雲貴及狹西以外的軍改落實了。”
之所以排除陝西,是因為陝西戰事還沒有結束;之所以排除雲貴,則是大西軍那邊也沒有定局;至於軍改中涉及京營部隊,也不是不用兵部考慮的,御馬監會負責做好了。
張縉彥應道:“兵部明白該怎麼做的!”
張縉彥退到一邊后,朱由崧似乎猶豫了一會,這才說道:“北京既然光復了,諸卿家以為,朝廷是否要遷回北京去呢?”
朱由崧的話立刻引起了與會者的巨大分裂,是的,籍貫在南方的官員自然不希望朝廷回到北京去,所以便用北地殘破、漕河淤塞導致漕運代價巨大等理由反對北遷,籍貫在北方的官員卻以順天府系邊防重點,朝廷在南方調度不靈等說辭,堅持主張北遷;還有部分籍貫在南方的官員因為利益所在,卻支持朝廷北遷的----譬如工部左侍郎何吾騶就覺得北遷后需要大興土木,對工部極其有利,所以支持北遷----也有部分籍貫在北方的官員因為趨炎附勢及黨同伐異的原因,反對朝廷北遷。
總之,此時此刻,在乾清宮裡出現了互不相讓的兩大對立意見。
馬士英見狀,便出列探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由崧伸手揉了揉眉心:“朕也無法明確北遷的利弊,所以,才會徵求諸卿的意見!”
朱由崧拿不到主意,其他與會者又產生了深刻的對立,所以,馬士英便提議道:“陛下,遷都之事事關重大,當廣泛於朝廷內外進行討論才是!”
朱由崧便道:“那就由內閣發文,徵詢百官意見吧!”
說到這,朱由崧吩咐道:“馬士英、孫傳庭、張國維、王燦成留下,其餘各卿可以告退了!盧九德也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