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4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46 字 1個月前

第3104章

朱由崧判斷是準確的,順軍發起的反攻根本就是垂死掙扎,所以,當軍糧再也支持了順軍的消耗后,順軍的攻勢退潮了。

黃得功發現順軍主動後撤后,並沒有盲目發起進攻,而是繼續在鳳翔-寶雞方向、停口方向維持守勢,而以李成棟部向慶陽方向展開攻擊,又以馬得功部再攻延安、榆林。

結果面對明軍的攻勢,已經缺糧多日的田見秀、李過部只能一路放棄了真寧、寧州、合水、安化(慶陽府城),退到了環縣以北的清平關一線才停下腳步。

而在延安方向,一度死守延安不降並且在馬得功部退兵後主動展開追擊、一路追到中部的劉希堯部也因為糧盡的緣故,再也守不住延安了;這不,劉希堯先是經由洛水河谷逃亡到了鹽池一線,接着又經由靈武逃亡到了靖虜衛。

至此,截止到弘光五年五月末,延安、慶陽、榆林衛三地全面光復,留在李自成手中的地盤僅剩下了寧夏三衛、靖虜衛、臨洮府、洮州衛、陝西行都司的全部及鞏昌府和平涼府的大部,勢力愈發顯得的衰減了······

按下黃得功在陝西由守轉攻不說,金吾師這邊接到出關的命令后,先由水師----包括北洋水師及鄭鴻逵的覺華水師----運輸,於四月末抵達了遼河口。

在遼河口下船后,金吾師就地修整了三天,這才在一眾淮戊船的掩護下,沿着遼河向內陸開去,並稍後轉入渾河,然後沿渾河向瀋陽開去。

金吾師抵達遼河口並隨後經由遼河-渾河一線直撲瀋陽的消息震驚了清廷,清廷第一時間召回了正在朝鮮作戰的部隊,並堅定的進行堅壁清野,結果金吾師在沿着渾河上行了五十公里后,因為水淺淮戊船無法通行、陸上兵力失去側翼掩護的關係----也有糧秣供應不足的原因----不得不終止了北上計劃,打道回府了。

雖然虛驚一場,但滿清高層卻不得不擔心夏季豐水期,明軍捲土重來,所以,已經召回的侵朝部隊,並沒有再次返回朝鮮,從而結束了朝鮮的危機,讓明廷完成了對朝鮮的承諾。

只是,儘管侵朝半途而廢了,但清軍這次也搶回了二萬多名朝鮮男女和部分糧秣布匹,也算是大獲全勝了。

不過,清廷派往草原收括巴林等部的軍隊,卻沒有完成命令,那些在直隸被打殘、殘餘又被滿清吞併的漠南蒙部,或被迫加入了科爾沁人,或由明廷釋放的王公台吉帶着遷移到了明軍方便出關救援的地區,讓清軍無計可施;最後,只有不到三千餘各部婦孺老幼被清軍收攏帶回了盛京,勉勉強強算是保住了此行的成本······

“目前,根據已經知道的情報,清廷暫時無力再次發動對朝鮮及草原的軍事行動,那麼接下來清廷的目標唯一能指向的就是我們了!”在鐵嶺衛商棧的會議室里,時任鐵嶺衛商棧保衛團團首的章近山大聲對與會者說道。“考慮到朝廷兵馬在南線的威懾,我認為,清虜大概率會出動不多於一萬人來進攻我們,時間將在六七月間,所以,我們必須做好堅守的準備!”

為什麼說,清軍的進攻會發生在六七月間呢?

這是因為從朝鮮回來的清軍必須自行及督促被俘朝鮮百姓完成補種,這樣才能保證秋季有一定的收穫;至於之前留守盛京的兵馬也不是馬上可以調用的,他們也得擴大耕種,以增加秋收時可能得到的糧食數量。

所以清軍的進攻只能發生在種收之間的夏季間隙期內,而且是仲夏前後。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