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1章(1 / 1)

第3111章

說多了,這群人也理解不了,所以朱由崧簡單的一筆帶過:“用處大的很,至少能讓朝廷造出行的更快、載貨更多的船來。”

王燦成一皺眉:“陛下,這些小道實在不宜登上朝廷大雅之堂!”

朱由崧冷然道:“這些小道歸根結底就是兩個字,‘求富’,但‘求富’是小道嗎?朝廷若是富裕,則可施恩百姓,以舒緩民生,至不濟也不用再行加征三餉之類的殘民之舉了,所以,這不是小道,而是為國為民之聖人之道,正所謂‘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若只是因為引申為求利或奪利而惡之,這是愚蠢的行為,顯然是聖人之書沒讀好了!”

朱由崧這麼一說,王燦成一下子啞殼了,朱由崧也不以為意,便衝著李泰看了一眼。

李泰會意,便繼續言道:“大理寺,負責審理官員、複核死刑、主導三法司會審及等級更高的圓審,提供特赦和大赦名單,參與刑部律法司組織的《大明律》中《刑律》的修訂和增補,解釋《大明律》並編寫《大明律》所涉及的各項律法的司法解釋及應用規範和應用範圍······”

朱由崧推行的這次官制改制實際只取消了禮部和鴻臚寺,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動的程度不算太大,但朱由崧的目的是建立更專業的政府機構,所以,在各部機構更定后,朱由崧還會進一步推行分路進仕,即法務官也好、財務官也罷,亦或是營建體系的官員,都應該在專業領域晉陞,只是少量出挑的,才允許從條條轉入塊塊,而這種跨部門晉陞的,將在一定程度后,調入詹事府,從而成為內閣的候補成員。

沒錯,朱由崧將改變非翰林不得入內閣的傳統----其實已經改了,這不,孫傳庭就不是翰林出身,但孫傳庭的境遇只是戰時特例,朱由崧想要的不是特例而是制度化!

李泰說完后,李諳說了結尾詞:“至於六科和都察院,就不說了,除了品階晉陞、職權做了規範外,內部設置基本不變;當然,這些只是朝廷的相關改制,地方將在朝廷完成改制后再做相應的官制變動。”

馬士英想了想,言道:“臣懇請陛下容臣等回去考慮幾日!再做討論!”

朱由崧答道:“告訴你們,就是讓你們回去討論的,但也不要爭論不休,且給你們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要麼用司禮監的方案,要麼你們拿出你們修正的方案來!”

馬士英瞅了瞅孫傳庭和張國維,見兩人都微微頷首,便應道:“臣等明白,稍後給陛下一個明確的報告······”

馬士英等人退了下去,朱由崧卻把孫傳庭給留下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