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2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54 字 1個月前

第3122章

朱由崧並沒有因為馬士英等人的解釋而放鬆了面部表情:“卿等說不是,就不是了?君子論跡不論心,朕看來,你們的提議就是要虛君實相,置朕與後繼天子垂拱而治!”

這話就更嚴重了,馬士英、孫傳庭、張國維都摘下官帽,俯首道:“陛下見疑,臣等也不敢爭辯,請陛下准予臣等致仕!”

朱由崧冷冷的說道:“卿等只會辭官的手段嗎?也對,夫子不是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嘛,正好證明了朕是昏君暴君嘛!”

正反話都被朱由崧說了,馬士英等人無言以對,只能再次叩首道:“臣等不敢,雷霆雨露具是君恩!”

朱由崧看着趴在那的幾人沉默了一會,這才說道:“帶上官帽、起來說話!”

馬士英等人起身後,朱由崧言道:“先說總督和巡撫的事,巡撫,朕認為應該偏向民政,于軍務上行監督權便是了,不應該染指各道兵馬的指揮權。”

關於巡撫、兵備使與各道總兵的關係,朱由崧已經跟孫傳庭說過了,孫傳庭也把朱由崧的意思傳達給了軍機處眾人,因此大家都理解朱由崧的用意,而且各道駐軍其實都是鎮戍兵馬,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可能離開防區的,所以,巡撫不直接指揮各道總兵、副總兵,問題還不是很大,相比巡撫是不是指揮總兵和副總兵,真正要令人注意的是誰來制約各地京營守備的兵權。

所以,孫傳庭第一個表態道:“臣以為陛下說的有道理!”

張國維也是當個兵部尚書和經略的,知道文臣領兵的弊端,所以也附和道:“臣附議!”

馬士英因為是靠着手中的兵權才有擁立之功的,所以他也知道朱由崧對此的忌諱,便在孫、張之後,表態道:“臣同意,巡撫不直接領兵,有事當移文總兵官、副總兵官。”

王燦成沒有立刻表態,只是問道:“陛下,總督又如何說法!”

朱由崧看了王燦成一眼,然後用不快的語速說道:“總督更偏向軍政方面,是兵部在邊防前線及鎮壓內亂前線的代表,本身也不應該直接指揮各部,而是主要起協調作用,確保對邊防各軍的監督、保障。”

總督的職責除了監督邊軍各部外,更多的是協調工作,即協調邊軍與中樞的關係、邊軍與周邊各道的關係、邊軍與邊軍之間的關係,必要時還要協調邊軍與京營或內地援軍之間的關係。

王燦成在朱由崧說完后,開口道:“陛下,若總督只是協調的話,一旦有事,實際很難進行統籌,反而會耽誤了戰事;所以臣以為總督應該有必要的指揮權,而總督只是兵部在一線的代表,若兵部沒有指揮權,那掛在兵部尚書或侍郎銜的總督又哪來的指揮權呢?”

朱由崧仔細想了想,回復道:“言之有理,那就改一改,總督是朕或內閣在前線的代表,其下設置有兵備使和行參軍司,真要前線有事,行參軍司輔助總督指揮各部!對,總督如此,經略如此,督師也應如此!”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