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1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92 字 1個月前

第3131章

多爾袞遲疑了幾分鐘,這才回復道:“今日大清兵不如太祖當時,今日南朝兵馬遠勝薩爾滸時參戰明軍;但更為可慮則,今日弘光皇帝老謀深算、極為隱忍,故其兵馬不會長驅直入,而是會沿途設堡、逐步推進;如此,我大清兵野戰不能摧敵,攻城不能速克,敵又以水道連接前後,無絕於糧道,是故,戰必敗!”

洪承疇的目光有些悲切,他悲哀自己出生太早、沒能在弘光朝當官,卻不幸為崇禎皇帝效命,結果落了一個兵敗投降、千古貳臣的可嘆下場。

只是洪承疇也是一個成熟的政客,所以在自唉的目光一閃而過後,洪承疇穩定了立場,為自己不得不效力的新主人提出建議:“既然眼下大清兵疲、民疲,就不能與南朝展開全面衝突;但也不能靜待南朝重歸一統,否則南朝的人口財稅的恢復速度要遠比大清快得多,一旦拖延下去,大清將徹底沒有勝算。”

多爾袞也不覺得洪承疇的建議有些矛盾,便問道:“請卿家詳細說明!”

洪承疇道:“東漢十三州,曹魏得其九,而蜀漢僅有其一,但諸葛孔明卻以一州之力七出岐山,以孔明之賢明,為何不恤益州之人力物力而做螳臂當車呢?答案很簡單,後主親政,以舒緩民力為由,停止北伐,結果未出三年司馬氏就打了過來,蜀漢也就此覆滅了!”

多爾袞當然熟悉《三國演義》,聽到這,立刻明白了洪承疇的意思:“卿說的對!不能讓南朝有恢復的機會,否則泰山壓頂,大清指日就有覆亡的危險!但大清現在兵馬不多,若是在襲擾南朝過程中折損太多,無從補給,那也是不行的。”

洪承疇的建議雖然是正確的,清廷也可以故技重施,從薊州等地破關而入威脅京畿,但問題入了關會不會遇到京營呢?

真要遇上京營了,不要說全軍覆沒了,就是折損個幾千一萬的,都是清廷沒辦法承受的空前損失。

多爾袞這麼一說,洪承疇就明白了,眼下的滿清不掙扎,將很快死亡,掙扎一下,則把斬立決變成了秋後問斬,但無論如何,都只有覆亡一途了。

因此,洪承疇又分神為自己的命運感嘆了一下,這才跟多爾袞言道:“若是睿郡王認為無法接受在襲擾大明過程中的損失,那臣只有一個建議,即效仿耶律大石,避讓南朝鋒芒,而立國於萬里之外。”

洪承疇鼓動道:“昔日耶律大石以二百殘兵重建大遼,於西域拓地千里,復立一大國,又延續了大遼國祚八十年,而我大清數百倍於耶律大石之實力,想來,一樣能在萬里之外,大明無法染指之處,立國建業,延續宗族的!”

多爾袞原本只想把滿清遷到喀爾喀去,卻沒成想洪承疇的意見更極端,只要要跑到萬里之外去,一時間有些躊躇,便仔細問道:“耶律大石的事情仔細說一下!”

洪承疇便具體告知道:“《蒙古秘史》、《聖武親征錄》、《元史》中有西遼的具體記載,當時,遼天祚帝為大金所攻殺,遼國滅亡,遼國宗室耶律大石率殘部西逃,至今喀爾喀境內之可敦城······”

《蒙古秘史》這幾本書都是洪承疇早年閑暇時讀的雜書,眼下記得不是很清楚了,但他說的,多爾袞聽的很仔細,時不時還打斷提出問題,顯然,在洪承疇的介紹下,多爾袞有了更多的想法······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