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8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99 字 1個月前

第3158章

“陛下,”大都督府參謀司掌司事劉肇基向朱由崧奏報道。“雲南急報,獻逆餘黨南下緬甸,與東吁國大戰連場,屢戰屢勝,東吁國潰不成軍,麓川、勐養、木邦等地大多已被獻逆餘黨所佔據,東吁王平達力倉皇之餘,已經遣使請求我朝出兵援助。”

朱由崧問劉肇基及劉肇基身邊參謀司同掌司事張良相道:“參謀司以為朝廷該出兵嗎?”

張良相答道:“先前貴陽縣公曾多次懇請緬甸出兵助剿、協助雲南方面抵禦獻逆,而緬人卻隔岸觀火,毫無援助之意,如今天道好還,臣以為,不可充當壬辰援朝之覆轍!”

張良相的意思是,當初緬甸人看沐天波的好戲,那麼現在大明應該一報還一報,也袖手旁觀緬甸的變局。

劉肇基回復道:“獻逆餘黨之前已向朝廷請降,朝廷也准了,所以,臣以為,獻逆餘黨調頭南下也是為了向朝廷顯示,其絕無再與大明翻臉的意圖,既然如此,何不讓獻逆餘黨與緬人互相消耗,倒也省了朝廷的力。”

張良相接口補充道:“雲南那邊至今還維持着七萬漢蕃兵馬,消耗極大,既然如此獻逆餘黨與緬人相互攻伐,無力窺視西南邊陲,或可以令雲南裁剪一二。”

朱由崧聽到這,問道:“這是你們的想法,還是沐天波的建議?”

劉肇基回答道:“是貴陽縣公的提議,但臣等以為,南京與滇西鞭長莫及,臣以為或應該聽取一線指揮官的建議!”

朱由崧想了想,再問劉肇基和張良相兩人道:“若獻逆餘黨擊敗緬王、據緬甸之地供養其軍,復又壯大,然後捲土重來,再次威脅雲南及西南各道,朝廷又該如何應對?”

劉肇基答道:“回陛下的話,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臣以為爛船還有三斤鐵,獻逆餘黨是不會很快佔據緬甸的,而西南地貧民困,顯然是沒辦法長期維持七萬大軍的,與其坐耗不菲之糧草,不如先期遣散,以恢復當地元氣,如此,待獻逆真捲土重來,則重新應對不難!”

張良相也道:“獻逆餘黨兵力充其量不過十萬,其裹挾百姓也不過三十萬,所以臣以為,就算其等順利消滅東吁國,盡占其地,然以區區四十萬人臨緬甸一國,只怕短時間內是沒辦法令該國百姓臣服的,也因此短時間內是沒辦法利用緬甸的人力物力充實逆軍,威脅雲南及西南諸道的。”

在朱由崧面前,張良相的話還比較保守,實際在他看來,孫可望、李定國等人只怕需要用一輩子才能穩定了緬甸,而等到孫可望這批人死了,他們的下一輩也在緬甸生根發芽了,只怕也不會想着重回大明了。

劉肇基補充道:“臣還以為,若是朝廷對獻逆餘黨壯大有所擔心的話,其實可以不動一兵一卒,就借緬人之手消耗之!”

中緬邊界山高林密,根本無法徹底封鎖,所以可以安排人向緬甸反抗者輸運武器,以幫助緬甸方面對抗孫可望等人的部隊,甚至還可以在獻軍余部中實施分化瓦解,讓獻軍余部沒辦法抱成一團,總之,要搞定獻軍余部,辦法多多,長期聚集大隊來盯防獻軍余部是最爛的一種選擇。

朱由崧聽懂了劉肇基的潛台詞,便同意道:“那就以參謀司的名義通知滇西,先放歸了全部土兵,然後視緬甸的戰事發展,逐年削減雲南兩道駐軍,並削減到朝廷規定的滇中、滇西兩道核准兵馬人數為止。”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