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2章
根據朱由崧的旨意,弘光五年十月中旬,明軍向遼河口增兵5000----天津方向抽調了金吾師一個團計1200人,寧遠方向抽調了北洋水師陸戰旅一個團計1200人,另外還有勇士營四個團計2580人----以威脅滿清腹地、牽制清軍可能對朝鮮的再次侵略。
不過這5000人的部隊看似浩蕩,但實際戰鬥力卻有些疑問,這是因為,包括京營在內的華北明軍各部目前大多都在改擴編之中,各部中充斥着大量未經充分訓練的新兵,戰力相比改擴編之前明顯下降了許多。
例如,目前唯一留滯在華北的金吾師,就在短短几個月內,將原有12000餘人的部隊整擴編為了3個5600人的步兵師、1個2660人的騎兵師、1個裝備64門攻城炮的獨立攻城炮兵團、1個645人的獨立工兵團及2個1200人的獨立輜重團;雖然算起來總兵力沒有翻倍,但戰兵數量卻翻了一倍不止,自然的,戰鬥力是不升反降的。
而駐寧遠的濟州水師陸戰旅雖然下屬陸戰團數量及兵力並未減少,甚至還增加了一個計有645名官兵、27門紅夷火炮的小型炮兵團的編製,並整體實施了火器化(裝備前膛燧發槍),但原來陸戰旅中的冷兵器部隊已經打散后調往永平、濟州、順天、宣化等地邊軍中,補充來的一堆新兵跟金吾師改擴編時接納的新兵一樣,都沒有經過充分訓練,虛張聲勢尚可,真正發生戰鬥了,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在出兵遼河口的5000兵馬中,真正充當主力(門面)的是勇士營的四個團。
這四個團分別是由早年被俘並在各地礦山中強迫勞動過的蒙八旗兵及去年被俘的部分漠南蒙古兵組成的偵查騎兵團、一個由海外日本人及早年被俘的朝鮮兵組成的火銃團、一個由索倫兵組成的重甲肉搏兵團和一個由非洲黑奴組成的鐵人軍團。
這些團都經過嚴格的訓練,大部分還在黑龍江流域及松花江流域的戰鬥中經過長時間的熏陶,因此戰鬥力目前來說,遠比充數的金吾師第三團和陸戰旅第一團要強了許多,擺在了全部5000出陣明軍的陣列之前,還是比較唬人的······
清廷就被唬住了,所以,盛京城內,議政會議不得不就是否要調兵南下抵禦展開了爭辯。
“兵部認為南朝此番出兵實際還是虛張聲勢的為多。”滿清兵部尚書明安達禮向在場的議政王大臣們說明道。“並非是全面進攻的先兆;所以兵部的意見是,繼續維持對鐵嶺方向的封鎖,並同時進行進攻朝鮮的準備,僅在遼河方向布置少量監視兵馬即可。”
正紅旗固山額真、順承郡王、管工部事的愛新覺羅·勒克德渾當即質疑道:“不是全面進攻,難道就可以置之不理了嗎?”
是的,明軍雖然沒有能力大規模進攻,但卻不妨礙明軍在登陸區及遼河沿線大修堡壘,而這些堡壘一旦被明軍修成了,並進駐了必要部隊,以眼下清軍的力量,是很難拿下來的。
明安達禮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道:“遼河、渾河部分河道淤塞,南朝的炮艦進不來,南朝兵馬也不敢在脫離炮艦掩護的情況下持續深入內陸,所以,卻是不必過於緊張!”
勒克德渾的政治盟友、正藍旗固山額真、承澤郡王、管禮部事的愛新覺羅·碩塞很不高興的說道:“據本王所知,南朝此次北來的萬餘兵馬中有近騎兵,若只是小股部隊盯防,怕是防不住南朝騎兵的突防和奇襲吧?真要讓這股騎兵打到了盛京郊外,明安達禮,你只怕負不起這個責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