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7章
碩塞想要爭辯,但卻連自己都說服不了,只能沮喪的低頭不語,此時就聽多爾袞往下說道:“守不住怎麼辦?總不能在盛京等死吧!所以,本王夜不能寐,輾轉反側之餘,想了幾個主意,還請議政會議討論!”
多爾袞高聲言道:“第一,放棄盛京、遼陽等地,撤回赫圖阿拉去!”
廂紅旗固山額真、謙郡王、管吏部事的愛新覺羅·瓦克達當即反對道:“退回赫圖阿拉只能是等死!”
瓦克達的理由很簡單,第一,赫圖阿拉城荒廢多年,不經修繕根本不能作為防禦城池使用,也就是說,退過去后,第一年更危險了;第二,祥福瑞已經沿着松花江支流灰扒江(輝發江)把商棧建到了距離赫圖阿拉咫尺之遙的坊州(梅河口附近)、亦失哈達(開原上肥鎮附近),並且未來明軍也一定會沿着太子河及渾河支流把軍堡一步步的修到赫圖阿拉邊上,所以即便了熬過了第一年,接下來也不見得能樂觀;第三,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好不容易把國家從小小的建州發展成了區域大國,現在要倒退回去,是人也不甘心的。
瓦克達的話引起了其他議政大臣的共鳴,見狀多爾袞便放下第一個方案,說出了第二個方案:“第二,放棄盛京,但不退回赫圖阿拉,而是全力轉移到朝鮮境內!”
愛新覺羅·固爾瑪琿反對道:“朝鮮三面環海,朝廷真退過去了,只怕各方便南朝發揮水師方面的優勢,予以我們四面夾擊;並且,朝人並不願意順服我朝統治,一旦我朝全力入主朝鮮,少不得要與朝人糾纏,卻是讓南朝得了漁翁之利。”
統治與搶劫不同,清廷搶一把就走,朝鮮打不過也就只能幹受這,但如果清軍不走了,必然會引起朝鮮軍民的全力反抗,到時候清軍疲於奔命、力量消耗不說,朝鮮人再引明軍登陸,那無路可退的半島就是滿清的覆滅之地。
“第三,放棄盛京后,全力進入草原,奪取喀爾喀為暫時落腳之處,然後沿蒙古西征之路西進,在南朝鞭長莫及之處,立足下來,想來以我滿洲族人的堅毅忍耐,一定會再建一個龐大的國家,到時候說不定還能再打回故土呢!”
議政大臣寧完我出列支持道:“昔年有耶律大石於西域重建大遼,霸西方之地,今日我朝也一定能效法前賢,成就遷移國家之大業。”
寧完我當然是多爾袞的托,所以他隨即便向在場的滿蒙大臣解說了誰是耶律大石,當初這老小子幹了點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
等聽完寧完我介紹完耶律大石如何建立西遼后,與會的其他議政王大臣一時間鴉雀無聲,不知道如何是好!
沒錯,大明有重土安遷的傳統,不是游牧民族的滿洲人也很是故土難離----若不是當初覺得還有關外老家可以退守,也許滹沱河戰敗后,滿清就土崩瓦解了----誰都不願意去往萬里異域去搏一個不知道成敗的結果。
多爾袞見狀苦笑道:“其實並不是本王要冒險,實在是南朝逼着我們要冒險呢!若是我們不敢冒險,猶豫不決,只有坐以待斃的份!而太祖不敢冒險,則也沒有我大清了,太宗不敢冒險,也許松錦一戰早就戰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