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4章
明弘光六年五月二日,南京收到了黃得功部收復整個河西、李自成殘部退出嘉峪關逃亡西域的報告!
大順的滅亡當然是值得慶祝的事情,但李自成生死不知、順軍殘部又逃亡異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捲土重來,這就讓黃得功的捷報打了折扣。
好在,朱由崧沒有藉機收回許諾,還是在第一時間下旨晉封黃得功為舒城縣公,並加授“衛國輔業推誠宣力武臣”的功臣號,籍此,黃得功成為了朱由崧繼位以來冊封的八名縣公中的一員,並且還是唯一一個軍功縣公----徐元爵等其他縣公雖然也有擁立之功,但這不算軍功,因此只有欽承祖業推誠宣力武臣的功臣號----可襲爵五代再降等的那種。
當然,爵位給了,軍權就不能再給了,所以,朱由崧在接到黃得功捷報的第一時刻,就召回了黃得功,並安排黃得功接替劉肇基出任大都督府參軍司掌司事,至於劉肇基則調往陝西接手黃部兵馬,以便對黃部進行後續編遣,並組織部隊持續清剿陝西全境及出兵鄂爾多斯、籌建襖兒行都司。
考慮未來明軍將把防線推進到長城以北,並在襖兒行都司、萬全行都司長期駐軍,所以,朱由崧便決定削減宣大、薊永、順天、榆林、寧夏、偏關乃至河西等地的邊軍數量,並將原來沿長城防禦的守備軍團,改組為能主動出關作戰的野戰兵團----原本邊軍承擔的關城堡寨哨燧戎墩的守備責任全部移交給畿東、畿南、代北、陝北、隴西各道,部分邊軍也調入各道鎮戎兵馬的序列,而之保留若干師級野戰部隊。
預計改制后,畿東道的兵馬從原定的二千人增加到九千人左右,畿南道的兵力將從二千人增加到九千五百人左右,代北道的兵馬將從二千人增加到九千七百人左右,陝北道的兵馬將從二千二百人增加到九千一百人左右,隴西道的兵馬將從三千四百人增加到八千三百人,河西道的兵馬從零變成六千五百人;相關各道的副總兵也將因此升格為總兵,不過相關各道增加的都是扼點守備部隊,本身機動部隊數量基本沒有變化。
而寧夏軍的總兵力會從二萬四千削減到一萬六千人,榆林軍扼總兵力會從二萬六千人削減至一萬七千人,大同軍的兵力會從二萬七千人削減至二萬,宣府軍的兵力會從一萬七千人削減為一萬四千人,順天軍的兵力會從二萬人削減至一萬六千人,薊州軍的兵力會從二萬八千人削減為二萬人、永平軍的兵力會從二萬七千人削減至二萬二千人,偏關軍從八千人削減為五千四百人,河西軍從三萬二千降為二萬二千,唯有西寧軍不做變化。
另外,新設立的襖兒行都司將編製四千五百名鎮戎兵、萬全行都司將編製五千九百名鎮戎兵、北平行都司將編製五千八百名官兵。
如此一來,邊軍數量將減少五萬七千六百,內鎮兵馬將增加五萬六千七百人。
啥?看起來沒什麼變化?
實質是不一樣的:首先,邊軍的軍餉和日常飲食標準要高於內鎮兵馬,因此一加一減,實際是節約軍費;其次,內鎮兵馬操訓的力度不如邊軍,因此訓練支出這塊又做了節省;最後,內鎮兵馬多半只需要鎮戎一地,所以機動要求不高,不需要配屬大量騾馬,也因此補給頻率不如邊軍那麼高,所以這部分也是很大的節約······
“暫且就做如此更定,一待襖兒行都司建立,則可以進一步需要隴西、陝北及河西兵馬!”
參謀司同掌司事張良相記錄完朱由崧的指示后,問道:“陛下屬意何時出兵鄂爾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