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5章
評議員遲疑道:“這樣的話,我需要得到評議會的同意!”
施琅冷笑道:“那就請便吧······”
“很好!”聽完評議員彙報后,評議長交代道。“你明天,不,後天再去跟中國人談,就說評議會可以賠償3000萬盾給他們,不過現銀只能給100萬盾,其餘的要用實物折價!”
站在評議長身邊的烏波塔爾·波特維爾少校則補充道:“在討論實物折價時,儘可能的抬高實物價值,然後一項一項的跟中國人談!總之,要想辦法儘可能的拖延時間!”
評議員應道:“我會的,但具體要拖多久呢!”
評議長冷冷的說道:“能拖多久拖多久······”
評議員第三次抵達明軍在海邊的營地時,看到了他不想看到的一幕:第二批“明軍”登陸了!
當然,這批“明軍”也不是正兒八經的大明經制之師,而是從淮、邾兩藩抽調殖民軍。
雖然這部分“明軍”中不乏在國內征戰多年的老兵,但也有相當部分充數的人員,而且兩部分兵馬混編的時間較短,彼此之間未能有效磨合,所以戰鬥力是遠遠不如國內正經官軍的。
不過,饒是這部分“明軍”的戰力不高,淮、邾兩藩一開始也還不願意借出呢,畢竟淮藩目前僅有4400餘兵馬、邾藩目前僅有4100餘兵馬,各自借出800,已經佔到兩藩現有兵馬的五分之一弱了,並且若是在與荷軍交手中有所損失,朱由崧也不給找補、甚至不給撫恤的,所以,肉疼的兩藩真心是捨不得。
只是眼下兩藩在蘇門答臘和西南婆羅洲剛剛立足,還需要國內長期的支援,若是惡了朱由崧,別的不做,只一個禁止兩藩從國內徵召移民,就足以置兩藩於死地了,所以,即便是心不甘情不願,兩藩也只能乖乖的撥出兵馬來配合水師方面作戰。
發現後續“明軍”開到,評議員臉色異常的慘淡,但他還是勉力的與施琅進行了周旋,然後以回去請示的名義,十萬火急的回去進行了報告。
聽說明軍援兵抵達,評議長和烏波塔爾·波特維爾少校仔細商議后,做出了終止與明軍談判的決定:“中國人的進攻已經不可避免了,我們不用再跟中國人談了,緊守住巴達維亞城堡即可。”
一名叫烏什維爾的高級商務員告知評議長道:“部分返回家中整理財物的荷蘭居民,還沒有回到巴達維亞城堡!”
“怎麼回事?誰讓他回去整理財物的!”
烏什維爾回應暴跳如雷的評議長道:“是您自己批准的!”
評議長想起來了,是自己的妻子第一個提出要回市區整理當時來不及運入巴達維亞城堡的財物的,他拗不過妻子,就只能同意了,卻沒想到,有人有樣學樣了。
評議長暴躁的說道:“立刻派兵把他們接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