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2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87 字 1個月前

第3422章

日軍轉攻為守,對明軍來說,當然是好事,於是明軍一面加緊修復和加固和歌山防線,一面又派遣淮庚船隊前往神戶、大阪、堺、岸和田、德島等地沿海襲擾,從而迫使日軍進一步向近畿及東四國集結兵力。

說實在的,幕府其實已經意識到明軍調動己方兵力的目的並不單純,但幕府實在不能坐視明軍襲擾作為日本精華的近畿平原,所以,只能持續的從山陰、山陽、西四國、東九州等地向近畿及東四國增兵;不過,幕府上層還是有能人的,因此,不管明軍施加了多少壓力,幕府一直沒有調動東海道、東山道的兵力趕赴近畿,而是將兩道藩國的兵力集中到了江戶,以防止明軍可能的突襲。

由於仙台、加賀、長州、薩摩等藩源源不斷的向明軍泄漏幕府調兵遣將的軍令,因此對幕府軍行動心知肚明的明軍,並沒有貿貿然的展開下一步行動,而是好整以暇的將後續兵馬和物資運往和歌山一線,由此,中日兩軍兩國進入了一個不戰不和的階段······

在中日兩軍陷入僵持階段的時候,李成棟和擔任都司坐營監槍內臣的鞏英經過漫長的旅程,終於抵達了林北都司的治所尼布楚,但到了尼布楚,並不代表他們可能暫時休整了,相反,一連串的事務,正在等待着他們。

“鞏公公,關於和內務府交接的事,就委託給您了!”由於在南京時就得到了指點,所以李成棟很清楚林北都司的建立是損害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為了避免麻煩,內廷的官司就由內廷中人自己去打。“本官想到下面去走一走,了解具體的情況。”

鞏英是御馬監出身,並且還在濟州講武堂學習過一段日子,所以他理解李成棟的想法,畢竟李成棟身為一地主帥,不了解轄區內的地形、民情、敵況是不行的,因此他明白的回應道:“節帥儘管去巡查,內務這邊咱家一定交接妥當了。”

說到這,鞏英皺眉道:“只是節帥,準備帶多少兵馬出行?”

所謂節帥,是將都指揮使比作了唐代的節度使,這個比喻其實還是比較貼切的,畢竟都指揮使也是軍政民政一把抓,若無監軍內臣的制約,還真就是一個小號的節度使。

不過李成棟卻不太感冒這個稱呼,所以他小意的跟鞏英言道:“公公還是不要用節帥這等稱呼為好,本官的志向就是殺人,殺那些逆賊,再殺那些外敵,頂了天也就是封狼居胥,可不敢有割據一方的妄念。”

鞏英在接到與李成棟搭檔的委派后,是根據上意專門研究過李成棟性格的,所以,知道李成棟是什麼人的他便順着李成棟的話說到:“成,咱家今後就不稱都督為節帥了,但稱一句都帥沒問題吧!”

都帥就是都指揮使,所以,李成棟笑道:“當然可以!”

隨即李成棟言歸正傳:“此次出巡,並非作戰,兵派太多了,糧秣壓力交代,這樣吧,除了中軍隨行外,本官調勇士營一個團護衛如何?”

雖然朱由崧嚴禁各級軍頭豢養家丁,但李成棟身邊還有一隊20人的親軍,此外,作為林北都司,他有一個哨的中軍,因此再加上一個645人的勇士營戰兵團,浩浩蕩蕩的也有近700人了,在林北已經算是不小的力量了,倒是足以威懾布里亞特蒙古人及遷移來的喀爾喀蒙古人、科爾沁蒙古人。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