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5章
朱由杦的話引起了一定的共鳴,是的,在場的宗室基本上都在崇禎年間丟光了祖輩積攢下來的財物,就只能靠着弘光朝廷給予的爵祿生活,其中低位宗室根本就拿不出多少財物來籌備移民,基本上還是靠主支承擔移民費用,一旦不能抽到一起,出海后被打散安置,對於低位宗室來說就有大的麻煩了,總不能一家帶着幾十號僕役出海,就自稱一藩一國了,那就太過兒戲了。
朱由杦說的,內廷自然早就想到了,所以楊朋笑呵呵的回應道:“可以調劑,但前提是別家願意,另外公府也能承擔得起交換領地需要的代價即可,還有就是,小公爺確定到時候要換領土嗎?各府都是篳路藍縷,主支就真能幫上分支的忙嗎?”
是的,換不能白換吧,而且楊朋之前就說了,岱輿大陸上的地盤有好有壞,以好換壞倒也算了,以壞換好,難道不要加碼嗎?在各府實際都沒有太多資源的情況下,那這部分的支出由誰來承擔呢?指望主支嗎?自顧不暇的主支又能幫自己多少呢?
甚至有些人順着楊朋的話,還想得更深了一點,那就是跟着主支走就一定是好處大於坏處嗎?別忘了,主支幫扶分支的情況並不常見,主支欺壓分支的情況卻是世間常態,到時候真要暗地裡下手了,或道貌岸然的說一句先建設完了主支,再建設分支怎麼辦?
那可真叫做離得近不如離得遠了!
正是體察了某種可能存在的危機,個別宗室有意無意的嘟囔道:“什麼主支分支,其實也早就出了五服了,指望不上啊!”
見自己的搗亂沒有獲得成功,朱由棪也不氣餒,繼續衝著楊朋言道:“楊公公,主支幫不幫得上忙、願不願意幫忙,其實都是各府內部的事情,主要宮裡不反對,且就讓各府自己協商好了,您說是不是!”
說完這句,不待楊朋反應,朱由棪又問了楊朋一個問題:“楊公公,我剛剛粗算了一下,從松江出海,到戴利港大約是一萬三千里地,一萬多里地,而且絕大部分都是海路,其間必然會遭到無數風浪,正常情況下,只怕運輸十人南下,到了岱輿就只剩下了一人了,更不要說到了岱輿之後還有萬裏海路,這麼艱苦的旅程,我們得運多少百姓過去才成啊!”
看着再度不安起來的宗室們,楊朋答道:“所以分段行駛嘛,這樣就會大大提高了出海百姓的存活率,即便有一些經受不起的,也可以就近安排上陸修養;這麼說罷,小公爺您擔心的事,當初宮裡開拓海外皇莊是都遇到過,不是不可以克服、不是不可以解決的!”
朱由棪皺眉道:“上陸修養,這錢算誰的?修養好了,人還敢再坐船走嗎?”
楊朋笑道:“沿途各港實際等於免費為各藩提供休整機會和補給物資,各府總得給些補償吧?”
場面再度嘩然:“那我們豈不是平白為人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