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8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481 字 1個月前

第3528章

明弘光十年七月二十日,朱由崧與五世達&賴一行,在隸屬於林北、燕然、瀚海、金微、松漠、饒余、朔方等七大蒙古都司的上百位蒙古王公的夾道歡迎下抵達了赤峰。

進入御營宿地后,朱由崧大度的安排五世達&賴接受蒙古王公們的禮拜,五世達*賴也不顧旅途艱辛,坐床給參與此次盛會的全體蒙古人摸頂賜福,虔誠的蒙古人為此如痴如狂,這一幕倒是讓隨行的大學士王鐸產生了擔心。

“陛下,喇嘛教對蒙古王公們的影響力太大了,要是不做限制的話,日後蒙古各部是聽朝廷的,還是聽拉薩的?”王鐸是標準的中國士大夫,因此即便內心深處是相信怪力亂神的,但也對宗教有着本能的畏懼。“所以,為了蒙疆長治久安,不可讓喇嘛教泛濫了。”

朱由崧聽完王鐸的話,笑了起來:“王老先生擔心的極是,但有些事情要分開來看!畢竟朝廷不放縱喇嘛教,喇嘛教就不能在漠南漠北發揮影響力了嗎?不,恰恰相反,朝廷阻止不了喇嘛教在草原擴張影響力,那就只能想辦法把把喇嘛教捏在手上,為朝廷所用!”

王鐸遲疑了一會,同意道:“陛下說的也有道理,但其中分寸當妥善拿捏才好!”

朱由崧點點頭:“王老先生說的是,所以朕有意在林北以外的六大蒙古都司分置三名大呼圖克圖,並在北京設置若干駐京呼圖克圖,或可分化各地蒙部的信仰,並籍此限制西藏高層對六大蒙古都司的影響力。”

如果說達&賴和班禪直接統領寺廟的話,那麼從上到下的信仰就統歸於達&賴和班禪了,但若是達&賴、班禪與底層信眾之間存在傳教的層級,那麼無論中間僧眾是否有意識的截斷信仰,信眾們的信仰依舊會分流到他們日常接觸的僧眾身上,而不是全數歸於高高在上、信眾們都不特別熟悉的兩位最高呼圖克圖。

王鐸聽明白了朱由崧的意思:“達&賴和班禪雖然是教主,但很難保證下面法王人人跟他們一心,既然如臂使指的使喚各地法王,則也無從干涉朝廷對蒙疆的控制!”

“沒錯!”朱由崧確認道。“雖然達&賴和班禪在黃教中地位尊崇,但法王畢竟不是真正的國主,或在關於教派存亡方面有着一呼百應的權威,但其他事項,各地呼圖克圖也是有別樣心思的,他們會做出更符合自己利益、當地利益的選擇,從而避免當地過多受到拉薩和日喀則的影響。”說到這,朱由崧手遙指帳篷之外。“這樣的盛會,一百年搞一次就可以了,另外,達&賴與班禪這對師(父)弟(子)也是可以分化的,更不要說,眼下朝廷的敵人首先是和碩特人,而不是黃教。”

王鐸徹底明白過來:“陛下有完全安排,臣卻是誤會了!”

朱由崧擺擺手:“用黃教來消磨蒙部意志,這會是朝廷的國策!但這個國策不會落於文字,相關人等心照不宣即可。”

王鐸應道:“臣明白接下來該怎麼做了!”

王鐸退下后,趙山走進朱由崧的御帳通報道:“皇爺,林北都司奏報,羅剎派人與林北都司接洽,並試圖與林北達成邊境劃分及通商協議。”

目前林北境內還沒有無線電台,因此最快的通報方式是派人快馬送信至瀚海都司治所,然後從瀚海那邊發報回北京。

“林北都司請示,該如何回復羅剎方面?另外,李成棟還奏報稱精奇里江等地距離烏德河太過遙遠了,一旦都司治所完成轉移,實在是鞭長莫及,所以,希望能分林北東部之地,置一新道或新的都司!”

朱由崧想了想,回復道:“朕以為,林北都司所遇之羅剎談判使團應該絕非羅剎朝廷所派,或為地方有司之安排,朝廷以之位談判對象,極不相稱,且失去國格,是故,非明確羅剎使團之身份,否則,不可與之進行任何有關領土、裁軍之接觸,唯通商一事,有利於林北都司籌集資金自持,或可以由祥福瑞派人與羅剎方面詳談;至於林北都司面積廣闊而不易管轄之事,在大明與羅剎簽署正式邊境劃分條約之前,還是由林北都司暫時統管為好,免得劃分疆域時,牽扯多個都司,內部利益不容易均衡。”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