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506 字 1個月前

第3536章

明弘光十年八月二十四日,朱由崧一行回到了天津,隨即朱由崧視察了本地秋收情況,后又查看了漢沽鹽區的鹽田改造工程。

是的,長蘆鹽場早在嘉靖元年(西元1522年)便開始大規模採用天日製鹽法(曬鹽法製鹽)了,但在弘光十年之前,長蘆鹽場的鹽戶依舊在採取柳斗提水灌池作業,這是一種僅靠人力獲取海水的方式,極大的制約了長蘆境內各家鹽場的製鹽能力。

所以,為了提高長蘆鹽場的產出,在未來實施鹽場拍賣時賣個好價錢,工部奉命在鹽場境內設置風力提水設施來取代人工提水灌詞作業,因此,渤海灣邊現在就出現了間隔兩三百米,便有一座巨大的提水風車的雄偉景象。

當然,除了提水風車外,內務府還在極個別地方設置了蒸汽動力的提水機,但考慮到蒸汽機需要煤炭,所以在成本上較為高昂,因此有關的應用,並不能全面推開,反倒是提水風車更受鹽場的歡迎。

“採取風力提水車后,月產量能增加多少?”

對於朱由崧的問題,漢沽鹽場的管理員報告道:“原來向斗子灘(即鹽田)灌水需要至少一天,現在三個時辰即可完成,但其他產鹽條件並沒有大幅度改變,所以,綜合下來,每個月大致可以提高一成的產鹽量。”

“增產一成也不少了。”朱由崧說到這,跟陪在身邊的王鐸耳語道。“催促一下內閣,把鹽制改制的事儘快落實下去,然後爭取在明年年中把各地鹽場的產量摸清楚了,好方便戶部進行拍賣。”

王鐸苦笑道:“陛下,朝廷更定《鹽法》容易,但要摸清楚各地鹽區的產量可不容易,少不得要一番腥風血雨。”

朱由崧冷然道:“朕讓錦衣衛幫着戶部鹽鐵司及巡鹽御史清查,真要有人膽敢內外勾結、隱瞞產量,那就讓他們知道一下什麼是國法無情,正好,國庫缺錢、黃淮工地還缺勞工呢!”

眼下查鹽其實是阻力最小的時候,這不,可能相關的藩王不是死在了建虜和流寇的手中,就是被朱由崧安排出海了,宗室這塊的阻力已經消失不見了;外戚也在崇禎年間及弘光五年之前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目前十不剩一,也無力阻撓鹽區清查;至於南都勛貴雖然還有實力,但面對六親不認的朱由崧,他們也沒有插手阻撓的勇氣;剩下的士紳,要麼在過去的20年裡遭到了徹底削弱,要麼目前還夾着尾巴做人呢,也是不敢跟朱由崧扳手腕的;所以,時不我待,朱由崧絕不會優柔寡斷,以至於錯失了時機。

朱由崧說的殺氣騰騰,已經分管戶部的王鐸只好苦着臉應道:“陛下能堅定心思,臣就明白該怎麼做了!”

朱由崧既然讓王鐸分管戶部,自然是願意給王鐸機會的,所以,見王鐸“勇於任事”,也就點到為止了,隨即,朱由崧想到什麼,問隨扈的大都督府船械研置司同掌司事鄭鴻逵道:“去年開始製造的那十二艘夾板戰船什麼時候能造好了?”

鄭鴻逵答道:“已經有四艘建成交付東洋水師了,另外還有四艘在舾裝,最後四艘差不多明年這個時候才能交付一線部隊!”

弘光八年申請製造的這批夾板軟帆戰船是按一張圖紙建造的,艦船排水量約計700噸,上面可搭載各型線膛炮48門,雖比不得歐洲目前已經出現的四級以上戰列艦,但至少也是重型護航艦的體態,另外,這批夾板船的船殼採用了2尺(0.68米厚的板材),防禦力不僅強於國內目前所有的淮丙船,並且還強於歐洲同一時期的戰列艦----所謂船堅炮利中的船堅,指的就是船殼及船體肋材的厚度,之前明軍淮丙船的船殼厚度可以抵禦12磅炮的近距離轟擊,大約也就是0.27米厚的樣子,而歐洲同一時刻的戰列艦船殼厚度是0.34米,大約能防18磅炮的攻擊,因此在船型一模一樣的情況下,明軍水師若沒有裝備長程的前裝線膛炮,是打不過同等數量的歐洲艦船的;但現在不一樣了,隨着明軍這邊投入了輸出功率穩定的蒸汽加工設備,已經可以完成較厚尺寸的板材塑形,因此中歐海軍再發生戰鬥,明軍不靠前裝線膛炮也能蹂躪當下的歐洲艦船了。

“明年這個時候?”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