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5章
不得已,朱亶堥也就只能認命了。
然而,就算是認命了,朱亶堥的準備也很不充分,這是因為朱亶堥沒有足夠的資金----朱亶堥目前一年摳摳搜搜的只花30兩,但5年下來,也就存了1600兩;1600兩看起來不少,可1000人一年耗糧就需要3000石,按每石半兩算,那也就1500兩了,剩下100兩能幹什麼呢?
所以,經過與內務府的仔細核算,朱亶堥決定就只帶500名移民啟程,這樣一來,1000兩銀子的糧食差不多能供移民們吃兩年的,勉強可以吃到自己種的新糧實現收穫的那天,而剩下的600兩,則可以用來採買農具、工具、建材、衣被等生產和生活必須品······
就這樣,朱亶堥踏上了南下岱輿的漫長道理。
其實,朱亶堥原本是不用隨着第一批移民一起出海的,完全可以在岱輿的家園初步建成后再南下接管勝利果實,但一方面朱亶堥已經在南京待夠了,再也不想憋屈在南京城裡了,另一方面朱亶堥也沒有可以交付封地建設大任的可信用人手,所以,朱亶堥就選擇了夫婦兩人隨着第一批次的移民一同出發,一起去篳路藍縷的建設自己真正的家園。
朱亶堥的屬民由270個15~50歲男子、190名14~35歲女子、30名8歲以下兒童和10個50歲以上老年人組成的,基本上都來自浙江----弘光十年春天,浙江大風,寧波、台州兩地海塘被風浪損壞,海水倒灌造成夏季絕收,某些熬不下去的百姓就為內務府招募,成為了朱亶堥們的第一批屬民----不過,這些百姓水性並不好,海上風浪又大了一些,所以,抵達第一站淡水時,就有2名老人和2名兒童死於航行途中,另外還有3名壯年男子和1名婦女不得不留在淡水修養。
從淡水到台南,路程較短,所以,朱亶堥一行倒沒什麼折損,但從台南前往伊穆魯安灣時,朱亶堥一行又損失了7個人,其中2個死在了海上,剩下5個需要留在伊穆魯安灣修養;從伊穆魯安灣到新益港,朱亶堥又損失了6個人,從新益港到新周港,又損失了4個,從新周港到安汶港,又折損了9個,甚至連朱亶堥的妻子也經受不住風浪,被迫滯留在了安汶港修養。
朱亶堥也有些堅持不下去了,但最終還是繼續啟程,一路順風順水的抵達了戴利港,此時,他的移民隊伍,連同他自己在內就剩下了436人,損失率略過一成,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但此時,朱亶堥的航程還沒有結束,接下來他還要轉乘南洋水師的運輸船,完成最後一千四百里的路程。
就這樣,等朱亶堥到了最終的目的地、位於曼河河口的新潯州時,距離他從太倉出發已經整整過去了112天,手下的移民也只剩下431人,但一切才剛剛開始,等着倒霉的朱亶堥的,將是艱苦卓絕的一段開拓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