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8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558 字 1個月前

第3588章

明軍目前列裝的18艘軟帆船實際分為三個批次建造,第一批次4艘、第二批次12艘、第三批次目前只建成列裝2艘,其中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都是42炮艦,第三批次是48炮艦,不過相同的是,三個批次的軟帆船中都列裝了8門24磅炮規格的3寸前裝線膛炮,另外,三個批次的軟帆船還同樣列裝了20門20磅炮規格的2.5寸前裝線膛炮,剩下的才是輕型的、12磅炮規格的2寸前裝線膛炮。

相比這22艘軟帆戰艦,另外36艘老閘船型的淮丙船的情況就複雜太多了,其中至少有5艘淮丙船是在崇禎年間列裝的,其餘31艘則是在弘光朝建立后的十年內陸續列裝的,由於批次太多,所以各艘淮丙船上搭載的火炮門數也大部相同,最少的有36門炮、最多有48門炮,好在弘光五年後,各船全面換裝前裝線膛炮,朱由崧便藉機在每艘淮丙船上配置了8門3寸前裝線膛炮、20門2.5寸前裝線膛炮,剩下的也全部換成2寸前裝線膛炮。

因此,這些軟帆船和淮丙船的總數看起來不如鄭家水師的主力戰艦那麼多----明軍各水師加起來還裝備了超過80艘相當於鄭家米艇、趕繒船、三十二槳船的淮庚型近海槳帆船,以及數量超過60艘的淮丁型軟帆信報船,後者也裝備有4~8門紅夷炮和佛朗機炮,因此戰鬥力並不遜色鄭家的中趕繒船、十六槳近海槳帆船,而遠勝鄭家的八槳船----但就裝備火炮數量及質量上是遠超鄭家水師的。

“三千四百二十八位炮?”朱由崧算計了一下。“加上鄭家的一千九百八十門,倒也跟紅毛夷旗鼓相當!”

其實賬不能這麼算,因此明軍和鄭家真正合適參與海戰的艦船加起來才30艘,其餘戰艦僅能用於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的防禦,而不合適與對手在大洋上爭鋒;此外,荷蘭艦隊還可能獲得英國、葡萄牙艦船的支援,進而在艦船數量及艦載火炮門數上獲得更大優勢;更重要的是,明軍目前並不知道荷蘭艦隊會循哪條路線展開進攻,因此,必須分兵把手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乃至於龍目海峽及更遠的帝汶等地,兵力無法集中,而荷蘭人主攻,完全可以集中力量,從而實現此消彼長。

“傳旨!”朱由崧目光在寧虎、鄭鴻逵的臉上劃過,這才一字一頓的說道。“讓這十八艘淮戊船、三十六艘淮丙船立刻南下龍牙門一線,然後由安東縣伯統領包括龍牙門水師名下十二艘軟帆船在內的全部三十艘夾板戰艦,並駐防於新邾港周邊海域,隨時根據實際情況,增援馬六甲及巽他兩處可能戰區。”

不待寧虎領旨,朱由崧又道:“同安縣伯(鄭鴻逵)領三十艘淮丙船扼守巽他海峽入口,南安郡公領名下其餘艦船扼守馬六甲海峽,不可輕易往縱紅毛夷深入南洋腹地;再調海侖縣子(龔楠)領六艘淮丙船及必要信報船進駐龍目海峽,以確保必要時能拖住紅毛艦隊,為安東縣伯部爭取馳援時間;再傳旨靜海都司,加強安汶、古邦、底里(帝力)三地之防禦,做好水師不敵後,陸師拖住對手的準備。”

朱由崧說到這,扭頭看向了寧虎:“靜海都司有守備三地之兵馬嗎?”

寧虎回復道:“靜海都司本身只有一團守備兵,但南洋水師有陸師一旅兩團,分別可以用來守備底里和古邦。”

朱由崧一皺眉:“橫海都司及南洋水師陸戰旅都是簡編狀態,僅六百餘兵馬,其中戰兵三百,如何能堅持許久,傳旨大都督府參軍司,立刻着手削減內鎮兵馬,並按京營標準充實各外洋水師陸戰旅並橫海、靜海兩都司守備兵;記住,南洋局勢刻不容緩,裁剪內鎮兵馬應該立刻啟程南下,至於後續整理,可慢慢進行!”

內侍正要前往大都督府參軍司傳旨,就聽走到南洋地圖前查看的朱由崧繼續交代道:“通知橫海都司及邾藩、淮藩加強各自守御,另橫海都司應該立刻於巽他海峽中央之桑吉昂島儲備物資、建設炮台,以協助封鎖海峽;若萬丹國對此有異議,不必理會!”

鄭鴻逵提醒道:“陛下,一來,橫海都司的兵馬要用來守備椰城,並無餘力去建設桑吉昂島,二來,就算能立刻從瓊海艦隊抽調陸戰旅南下,則也未必來得及在紅毛夷艦隊抵達之前完成桑吉昂島的炮台建設啊!”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