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44 字 1個月前

第3616章

荷軍第1艦隊的4艘葡萄牙武裝商船、12艘荷蘭武裝商船、12艘英國武裝商船、2艘荷蘭信報船、60艘各型運輸船及船上4000名荷軍-印度雇傭兵實際是與荷軍第2艦隊同時自科倫坡出發的,並且一同沿着蘇門答臘西南海岸線向東行駛。

只不過,荷軍第2艦隊抵達巽他海峽南入口時,選擇了北上突破巽他海峽進入爪哇海,而荷軍第3艦隊則根據事先計劃繼續沿爪哇島南部海岸線東進,直撲帝汶島方向。

有人不禁要問了,為什麼荷軍第3艦隊不與第2艦隊聯合行動呢?這不是給了明軍各個擊破的機會嗎?荷蘭人怎麼這麼愚蠢呢?

首先要說明一點,明軍軟帆船編隊實際是後來從呂宋調來的,而荷軍各艦隊是在該編隊抵達新益港之前就駛離了科倫坡,就各自目標發起了進攻,因此,在荷軍所了解的情報里,是不存在明軍軟帆船編隊那18艘四級艦的,頂多就知道明軍在椰城方向有4艘淮丙船及少量淮庚船、淮丁船而已,所以,荷軍在開戰前認為,只一個第2艦隊就足以掌握巴達維亞外海的制海權了,並不需要第1艦隊來錦上添花。

其次,通過了解荷軍第1艦隊的構成,便可以知道,這支艦隊實際體現的是英國人利益。

沒錯,根據《威斯敏斯特和約》,荷蘭人向英國渡讓了一部分東印度群島的利益,因此在東印度群島的控制權已經落入大明之手后,荷蘭選擇以將古邦灣及周邊地區割讓給了英國政府的辦法引英國人入局,但英國人多鬼奸啊,他們根本不會為荷蘭人火中取栗,所以,並不願意合同荷蘭人與大明海軍決戰----部分原因是害怕荷蘭人在戰鬥中坑了自己這個剛剛達成和平協議的對手----就只想着從大明手中奪取南半個帝汶島。

而葡萄牙人參戰的目的也是想着從大明手中奪回帝力及帝汶島北部殖民地----葡萄牙人腦子還比較清醒,知道在大明本土是不可能有機會拿回濠境的,所以,他們的目標僅僅是收回帝汶島北部殖民地而已----並不想跟大明發生全面衝突,進而給那些正在與大明合作的葡萄牙商人帶去某種危害。

因此,還想以古邦灣、帝力港為前進基地,向香料群島發起進攻的荷蘭人就只能向英國人、葡萄牙人妥協,以最快速度幫助兩國奪取帝汶島,並籍此要求兩國參戰人員根據事先約定,在後續為荷蘭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援。

所以,兩個因素相加后,荷軍第1艦隊就未與荷軍第2艦隊聯手行動,先攻佔巴達維亞,再奪取帝汶島----荷軍第2艦隊原本會在奪回巴達維亞后,攻擊萬鴉老和新益港,再攻擊台窩灣;而荷軍第3艦隊則會在奪取龍牙門后,依次攻擊蘇門答臘的周藩、西婆羅洲的邾藩、湄公河河口的唐藩,然後兵臨廣州;至於荷軍第1艦隊的最終目標截止於安汶灣----而是直撲帝汶島而去。

弘光十二年九月十三日,荷軍第1艦隊與第2艦隊在咱奈坦島以西的巽他海峽南入口處分離,隨後該艦隊一路東行,耗時12天,疾行了1140海里,與當年九月二十五日下午抵達帝汶島南部古邦灣入口處。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