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3章
此言一出,鄭柞的大帳里一片寂靜,是的,這些年大明出格的事可是不少啊,什麼驅趕流寇侵佔緬甸、攻打不征之國、搶奪西洋人手中的南洋,這一樁一件都可都擺在面前呢,誰又能保證,錢要是給了給了之後,早已經不再溫良恭儉讓的大明就一定不會翻臉不認人----雖然這種野蠻的行為不符合大明一貫的文化內涵、丟了大明天朝上國的顏面、壞了禮儀之邦的形象,但成王敗寇,失敗者的敗吠只怕是沒有一部正史會予以記載的,還不是勝利者說什麼是什麼嗎?又如何能動搖得了大明在外人眼中的光偉正呢?
胡英猶豫了一些,還是再次提醒道:“力不如人,奈之如何!”
一句話,又在激動不已的眾人的頭上澆了一瓢冷水!
不錯,當初優兵、一兵還是民夫加起來十萬人都沒能打過明軍五千戰兵,眼下質量更差的五萬弱旅又如何能完成驅逐明軍的重任呢!
正在帳內眾人一臉苦澀的時候,作為求和使節出使明軍佔據下的清化城的北河禮番陪從丁希茜出列道:“王上,臣進入清化城后,注意到守城明寇數量似乎非常有限!”
丁希茜的觀察結果是準確的,這不,在嚴德桓率領羽林、建武兩師主力北渡朱河后,目前清化城中僅有內洋水師陸戰旅、參戰水師上陸作戰水兵、羽林師和建武師的少量輜輔部隊(2個工兵哨、8個工兵隊、2個醫兵隊、2個軍法隊及少量師團兩級軍官)及一些傷兵士兵在內的3500餘名官兵,其中戰兵不過600餘人,且還要看押尚未運走的俘虜,兵力十分不足。
丁希茜的話讓鄭燦如夢初醒:“對啊,朱江以北有人潛越大江來報,說北朝大兵北上與勤王軍鏖戰正酣,所以,眼下清化實際應該是空城才是,主府應該趁機攻城,待收復了清化城后,再與明寇交涉,或許就有好結果了。”
鄭燦的話引來了一片贊同之聲,就連鄭柞也心動了:“奪回了清化,即鞏固了我鄭氏根本,又斷了北朝入寇兵馬的後路,的確是一舉兩得,並能迫使北朝做出必要退讓,從而相對體面的解決今次北朝入寇事件。”
正所謂心動不如行動,於是鄭柞便在絕大部分主府府僚的支持下,下達了進攻清化的作戰命令;然而,一支以敗兵和新征郡國兵組成的、內中還充斥着大量斬木為兵的民夫的混亂之師是沒辦法快速行動的,所以,從捲土重來的鄭軍花了近六天才抵近了清化城下。
清化城之前曾在明軍的攻擊下有一定的破損,但明軍很快維修好了城防工事,因此展現在鄭軍面前的依舊是整個安南第二大的堅城(註:安南第一堅城是河內),城高牆厚,絕非那麼容易被攻克的;但已經浪費了大量行軍時間,時刻擔心明軍主力從朱河以北返回的主府高層卻不管不顧,強令馬不停蹄的鄭軍立刻展開進攻。
只是,由於攻擊展開的過於匆忙了,所以,鄭軍的第一波進攻沒辦法同時在清化城的四面展開,就只能盯住清化的南城牆發起攻勢,這就使得明軍能集中僅有的戰兵實施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