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8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95 字 1個月前

第3748章

既然嚴德桓同意了金過義的請戰,於是明弘光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這一天,對外宣傳七千,實際只有二千官兵的內洋水師陸戰旅離開清化城,大搖大擺的向南方安南廣乂道境內的黃梅、容州(榮市)等地殺去。

內洋水師陸戰旅大張旗鼓的南進,嚇唬住了丟盔卸甲的鄭祚,迫使其放棄滯留在黃梅、容州兩地的其他,轉而逃往了位於長山山脈中的安南鎮安府,這裡是早年後黎朝從瀾滄王國手中奪取的山區地帶,道路難行,明軍一時是沒辦法加以攻擊的。

然而道路難行也意味着鎮安府過於偏僻,與安南其他各道的聯繫較少,如此一來,鄭祚雖然暫時逃過了明軍的“追殺”,但也失去了與北河境內各道的聯繫,無法及時指揮安南各道抵抗明軍的“入侵”,並由此失去了對安南各道反明武裝的控制,進而從掌握安南九道、凌駕於黎皇之上的竊國權臣萎縮為了只有一小塊貧瘠地盤的喪家之犬······

是的,雖然北線陸潞明軍已經先後攻佔了太原、北江、北寧、山西、府里、海陽、南定、永安等重鎮,並迫使這些重鎮周邊的一些小的州縣向明軍投誠,但安南自成一統的思想是早就刻在了安南士紳的血脈中了;再加上明軍中、尤其是北線陸路明軍中充滿了大量不守軍紀、進入紅河平原后就只顧得瘋狂劫掠的番兵----其實明軍本身也在有計劃的進行人口掠奪----因此激起了安南北境百姓的同仇敵愾之心。

於是乎,在面臨國破家亡的危機面前,安南北境士紳、士人紛紛號召安南百姓起來反抗明軍的“侵略”,以至於各地都冒出了反抗武裝;當然,這些反抗武裝目前都很弱小,也只在明軍尚未控制的地區活動,依舊讓北線陸路明軍十分頭疼,以至於無力增援朱河以南的北線海路明軍;也因此在更多援軍抵達之前,北線海路明軍就只能控制清化至黃梅之間狹長地帶的統治,無法進一步的追擊鄭祚殘部及援助富春方向的作戰······

不過話又說回來,就算明軍有足夠的兵力追擊鄭祚、平定反抗武裝的襲擾、增援富春一線作戰也沒什麼大用,這是因為安南的雨季到了(註:此時安南南北相距超過700公里,所以雨季並非同步,北方要晚10天半個月的樣子),瓢潑大雨從天空傾斜而下,一切都陷入了白茫茫的大雨之中,雖說大雨和暴雨並非連綿不絕,但也是一下兩三天,以至於土地都吸飽了水分變得格外泥濘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連路都沒辦法走,還談什麼打仗啊!

所以,雨季中,一切戰事就只能按下了暫停鍵······

“陛下,北庭都司急報,建虜派遣多股部隊越過唐努山,沖入北庭境內實施襲擾劫掠,總兵力超過二萬。”劉肇基的報告讓正等着安南方面奏報的朱由崧有些吃驚。“舞陽縣伯調兵伏擊了其中一隊,並從俘虜口中拷問出建虜此番並無攻打北庭城(科布多城)的意圖,但卻更注重掠奪人口、牛羊,大抵是當年五入長城的故智!”

朱由崧皺眉道:“既然知道建虜的目的,李成棟現在在做什麼?”

劉肇基回復道:“舞陽縣伯正在護衛北庭各衛所向金山(阿爾泰山)北麓轉移!”

朱由崧不解道:“轉移?難道不怕清虜持續追擊嘛?”

北庭都司目前僅有勇士營3個團2000餘人,既要守住北庭城、特斯河口寨、烏蘭固木堡等幾處要點,且又要護衛一眾附明蒙部逃往阿爾泰山方向,顯然是不敷足用的,因此,只要清軍持續進攻,後果將不堪設想!

啥?北庭蒙部自身的戰力呢?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