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3章
所以,清廷必須立刻加強東北方向的防禦力量,至少抽調5000人前往定北城一線,如此便削弱了清軍可以投入色楞格河方向的力量,給從北方進攻瀚海都司造成了不確定的因素。
如果僅僅只有第二個消息,順治皇帝也可能眼一閉牙一咬,不敢不顧的繼續行動;但誰能料到,滿清的西面也出現了危機。
沒錯,威脅到滿清在唐努烏梁海西部邊疆的是來自哈薩克汗國的一部。
哈薩克汗國的楊吉爾汗自明弘光八年、清順治九年、西曆1653年戰死在與准格爾人的會戰中后,哈薩克汗國汗權失落,各地蘇丹紛紛自立割據,並且互相攻伐,出現了大魚吃小魚的一幕;然而經過數年的內戰,有些獨立勢力意識到一味在哈薩克草原上纏鬥只會削弱自己不多的力量,所以,這些位於哈薩克四邊的獨立領主就開始向外擴張並聯絡外部勢力;其中,佔據了額爾齊斯河東部平原的某位哈薩克蘇丹已經把勢力擴張到了鄂畢河上游地區,從而與滿清布置在捷列茨科耶湖西岸的據地發生了接觸。
原本這位哈薩克蘇丹在與滿清接觸后,是想與滿清保持和平及貿易的,但滿清手中沒有多餘的資源和哈薩克人貿易----哈薩克能提供的只有馬匹、毛毯之類的物品,卻是現在的滿清所不缺的,所以,滿清寧可與俄國貿易,也不願與哈薩克人貿易----所以雙方的關係並不親近;當然,不親近也不至於開戰,但誰讓滿清為了拉攏俄國,與俄國走的很近,而俄國又與這位哈薩克蘇丹之間有領土紛爭,所以,未必避免滿清與俄國聯手對自己實施打擊,這位哈薩克蘇丹便先發制人,攻打下了滿清在捷列茨科耶湖西岸的據地,如此就挑動了滿清的神經。
為了避免哈薩克人順着河谷沖入唐努烏梁海腹地,順治皇帝就只能派兵加強西線防禦,並嘗試奪回捷列茨科耶湖西岸的據地----捷列茨科耶湖西岸據地是滿清在危機關頭,再度西遷所必經門戶,由不得滿清坐視其淪陷於哈薩克人之手----如此一來,又要去掉5000多兵馬,只剩下10000人不到,又如何能再輕易對瀚海北部發起攻勢呢,因此,順治皇帝就只能心不甘情不願的罷手了。
什麼?滿清不止兩萬兵,正常情況可以動用四萬,發狠后六七萬也派得出來。
是,的確是這樣的,但擴大動員是要糧食的,還會影響耕種和收穫,所以,滿清不到危急關頭是不可能全力動員的,維持二萬兵已經是某種極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