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5章
於是乎,最後15000名鄭阮聯軍的戰兵再次沖了上來,不過,相比第一波出擊的部隊,觀察過友軍失敗經過的這萬五大軍的行動一副畏畏縮縮的樣子----主要是這波進攻部隊中,農兵炮火太多----行動很不果決,反而將自己更多時間暴露在明軍炮口之下。
只是,觀察到鄭阮聯軍的推進速度明顯放緩后,明軍炮兵並沒有第一時間開火,而是讓對手更深入了一些后,才再次奏鳴起戰地悲歌來;結果明軍炮火一響,魂飛魄散的鄭阮聯軍就立刻轉身逃跑;見此情景,明軍炮火立刻予以延伸,同時,明軍戰兵也轉守為攻,向潰逃中的聯軍發起了致命的追擊。
阮有隘和鄭軍負責人還想着攔截敗兵,就地阻擊明軍,但在兵敗如山的情況下,鄭阮聯軍高層組織的督戰隊根本攔不住那些爭相逃跑的敗兵,進而原本第一波出擊部隊的逃回者也喧嘩起來,並導致了剩下充作輔軍的婦孺炸了營,以至於導致了聯軍的全面崩潰。
阮有隘等人見勢不妙只能匆忙后逃,見到聯軍最高指揮官都逃跑了,聯軍的敗局再也無法收拾,而明軍卻得勢不饒人,一路窮追猛打,把聯軍追的上天無路下地無門,最終,明軍一共斃俘包括婦孺在內的鄭阮聯軍22000餘人,自身只有十多名崴了腳、燙了手的輕傷員。
而22000人並不是鄭阮聯軍的最終損失,由於相當一部分聯軍士兵及婦孺向西逃入長山山脈之中,所以,等退回到爭江南岸邊阮有隘收攏部隊時,才發現之前近五萬人的聯軍就只剩下了萬餘出頭而已。
而唯一值得阮有隘等人慶幸的是,能逃回來的都是男丁----逃不動的婦孺大多成為了明軍的戰果----不過,由於擔心明軍在打掃完戰場後繼續下一階段的追擊,認為己方已經無法在爭江南岸立足的阮有隘就只能帶着殘兵退過了爭江,並燒毀了爭江上的所有浮橋和渡船,籍此把羽林師等部暫時隔絕在爭江以南。
雖然爭江以北、橫山防線上的鄭阮聯軍還有2萬多人,但由於南下部隊幾乎丟失了全部的輜重,因此鄭阮聯軍的供應危機並沒有因為兵力(吃飯人)的減少而緩解了,相反,還大大加劇了----撤過爭江的敗兵只能與原先留守部隊分享不多的事務----就算刻意給婦孺的供應,也很難堅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
怎麼辦?
聯軍高層中有人建議立刻北上,攻打奇英城,然後設法沖入藍江以北;有人則基於“民為貴”的理念,提議向大明請降;還有人建議立刻向長山深處轉移;但阮有隘顯然不想在鄭家自顧不暇的情況下逃入鄭家領地;至於降大明請降也不是阮有隘這個“忠臣”所以願意接受的結果;所以,經過短暫的討論后,阮有隘接受了向長山深處轉移,然後鄭阮雙方分道揚鑣,各自設法迴轉“後方”的提案。
就這樣,在已經沒有其他生路的情況下,阮鄭聯軍的殘部被迫放棄了“銅牆鐵壁”般的橫山防線,向西轉移了;但山區道路難行、物資匱乏,且有時候不辯方向,還會受到土著的襲擊,所以西撤途中鄭阮聯軍的損失是非常大的,並有大量人員半路離開(或留下),最終,能逃回兩家實控區的可謂十不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