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5章
不一會,西廠提督出現在了朱由崧的面前,隨即就聽朱由崧問道:“能不能想辦法讓哈薩克人給予建虜以更大的威脅!”
楊朋回復道:“皇爺,西廠已經嘗試過來,但哈薩克國目前是分裂狀態,與建虜衝突的只是其國內一股割據力量,而該股割據力量在西方還要直面其他割據力量的挑戰,實在沒辦法把更多的兵力投入到與建虜的作戰當中。”
沒錯,在今年北伐之前,西廠就嘗試與哈薩克方面聯手了,但正如楊朋說的那樣,與滿清爭奪阿勒坦泊(捷列茨科耶湖)的那位哈薩克領主實在是有心無力。
不過朱由崧對這個結果也有預計,所以並不怎麼失望,相反,他又詢問了一個可能:“那有沒有可能將羅剎人拉進來共同宰割建虜?”
楊朋回復道:“姑且不說眼下羅剎方面與朝廷在定北周邊歸屬上有所衝突,未必會捲入朝廷與建虜間的爭奪,就算羅剎人願意卷進來,朝廷未必會付得起代價呀!”
也是,俄國人如果出手的話,一定是要有所收穫的,而俄國人希望的收穫自然是整個唐努烏梁海,但大明卻不可能為人嫁衣,所以,雙方一定談不妥----即便俄國人只要求兩國以東西薩彥嶺南麓為界,大明也絕不會接受的,這是因為,失去了東西薩彥嶺的地利后,大明是沒辦法長期保住整個唐努烏梁海地區的;對的,唐努烏梁海距離大明腹地實在太遠了,一旦失去了地利,大明顯然是沒辦法及時救援的,反而會被俄國人堵在了唐努山以南。
朱由崧心頭冒出了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想法,但這種想法很快被他自己給打消了。
當然,這不是朱由崧聖母,而是國力有限----大明現在要是有上億人口,每年財政黑字也以億計的話,別說撕毀《哈爾巴托沃條約》了,朱由崧都敢打到烏拉爾山區,但問題是大明沒有上億人口和上億財政盈餘,甚至連漠北和貝加爾湖周邊地區都沒有牢牢掌握----所以,根本沒辦法一而再、再而三的與俄國兵戎相見的。
啥?俄國也沒有辦法在東方維持與大明的長期敵對!
是,這話的確沒錯,但凡事不能光知彼不知己,真要兩國鬧翻了,不但明俄貿易要完蛋,並且大明還要在西伯利亞長期駐紮一支數千人的軍隊才能保證北疆國土不失,而數千大軍長期駐紮在交通不便、補給困難的北疆是需要一筆龐大的軍費支出的,足以讓目前財力捉襟見肘的大明難以為繼、苦不堪言。
到時候,搞不好朱由崧前腳剛死,後腳就有“忠貞之士”在朝堂上提出撤軍、棄土的主張了,而朱慈焈等後世君王就算不願意毀棄朱由崧擴張成功,也遲早會因為財力不足支應的關係,採納了這些“忠臣”們的進言,最終導致朱由崧欲得反失了。
什麼?以大明士大夫的尿性,就算不跟俄國鬧翻了,也有大概率在日後主動放棄北疆?
這話有些絕對了。
雖然大明士大夫保守內斂,但只要他們嘗到了明俄貿易的甜頭,只怕是誰也不會輕易放棄北疆這條財路的;所以,只要明俄不陷入敵對狀態----即沒有大量駐軍的巨大消耗、又能持續進行正常貿易----大明後世的士大夫們自然也不會願意留下放棄國土的“罵名”的。
“且容朕在仔細想想。”
說話間朱由崧揮了揮手,在場的一應人等便知趣的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