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3章(1 / 1)

第3833章

啥?清軍居高臨下從兩側山麓實施下沖,居然能被明軍的排銃給擋住?這不是開玩笑吧?

沒錯,雖然清軍是從高處往下衝擊的,衝擊時具備一定的加速度,但5~600米的距離還不足以讓清軍的馬速提高到最多,因此清軍的騎兵大致需要40~50秒才能衝到明軍面前,而訓練有素的京營戰兵在這段時間內至少能進行2次射擊,以一個團640~660名戰兵計算,突在最前排的120~150名清軍騎兵,人均要吃到10發銃子,鐵人也擋不住啊!

更不要說,明軍還射人先射馬,一旦目標更大的戰馬被打倒了,就算馬上的清軍能保有繼續戰鬥的能力,但想要再衝到冷冰冰的殺戮機器前,那少不得還要花騎馬衝刺的倍數時間吧,這就又是人均10發銃彈洗禮了。

此外,一旦清軍前排騎兵的戰馬被打倒,必然會給後續騎兵----騎兵衝鋒可不能一窩蜂,得分批進行,且前後兩批之間得有明顯的間隔,一般這種間隔會在1~2分鐘,特殊情況也不會少於40~50秒----衝鋒造成障礙,降低了後排清軍衝擊的速度,這便一樣會給明軍戰兵以發射更多銃彈的時間。

因此,當籠罩在濃厚硝煙中的明軍停止射擊時,從山坡上流血的人馬鮮血已經匯成了令人心悸的潺潺小河,空氣中也充斥着可怕至極的腥臊。

此時,根據張肅的命令,幾名哨副手持着短火銃走出了硝煙團,試圖觀察戰場的形勢,為明軍戰兵後續的射擊指引方向;但似乎清軍中最能打的一波已經在這次圍攻中被消滅殆盡了,剩下的清軍也應該是被屍山血海的一幕所嚇住,所以,硝煙之外只見橫七豎八的清軍屍體以及哀嚎連連的清軍傷兵,卻始終見不得第二波清軍圍攻部隊的身影。

得到報告的張肅沒有命令部下去打掃戰場、撿拾馬屍,而是命令所部繼續向西移動,於是乎,西路軍主力便在周遭圍觀清軍複雜神色中,一步步的逼近了清軍於春字堡舊址周邊連夜布設的阻路障礙之前。

清軍的阻路障礙物不但有大大小小的山石、不深的壕溝,還有一些臨時做成的拒馬,更有之前犧牲在春字堡的明軍陣亡官兵的屍體,並且這些明軍陣亡官兵的屍體中除了在大火中燒焦的以外,其餘的都被剝光了衣甲,這就讓明軍方面十分的憤怒及警惕了。

為了讓陣亡將士的屍體不再受到侮辱,張肅派人舉白旗與清軍聯絡。

指揮攻入阿拉克穀道的清軍的多羅簡郡王愛新覺羅·巴爾堪原本不想答應張肅的要求,但一方面他需要救回那些圍攻時受傷的清軍將士,另一方面也覺得這樣的交換可以拖延時間,便答應了張肅的請求······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